但看到王爷和王妃不顾烈日暴晒,不辞辛劳地反复讲解、示范,亲自参与劳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农民们渐渐被这份诚意打动,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那一丝希望如同黑暗中的微光,虽然微弱,却给了他们勇气去尝试。
试验的过程布满荆棘,坎坷不断。新的种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状况百出。有时,满怀期待播下的种子,发芽率却低得可怜,大片土地稀稀拉拉地冒出几株幼苗,在空旷的田野里显得那么孤单,仿佛是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孤舟,让人心焦不已;有时,幼苗虽顺利发芽,却生长缓慢,与旁边采用传统方法种植的作物相比,显得格外弱小,纳兰暖玉看着这些幼苗,满心忧虑,眉头紧锁,仿佛那紧锁的眉头里藏着无尽的担忧,她的眼神中透露出焦急和关切,仿佛在为这些幼苗的成长而揪心。更糟糕的是,病虫害总是不期而至,害虫密密麻麻地爬满叶片,贪婪地啃食着庄稼,农作物大片大片地枯黄萎靡,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痛苦,整个田野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每当试验陷入困境,纳兰暖玉心急如焚,眉头紧锁,在田间来回踱步之时,系统那熟悉的声音就会在她脑海中及时响起。系统给出专业的分析和精准的解决办法,就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她迅速调整状态,按照系统的提示,精准地调整种植密度,让作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就像为孩子们安排了舒适的床铺,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改良灌溉方式,设计出更合理的沟渠,让每一滴水都能滋润到作物根部,仿佛为干渴的旅人送上了甘甜的泉水,给予他们生存的希望;还潜心研制绿色防虫药剂,用天然的材料调配,既能有效驱虫,又不会污染土壤和作物,让农田保持着生态的平衡,为农作物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她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改进,哪怕汗水湿透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她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也从未放弃,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告诉世界,她一定会成功,那眼神中透露出的坚毅和执着,让人动容。
为了让“中水南调”缓解南方干旱和饲养鸟类捕食防治蝗虫灾害,以及水稻和螃蟹共生,水稻田给螃蟹好水质养分,螃蟹捕食水中微小病虫害帮助水稻,螃蟹的排泄物还能给水稻提供养分,还有水稻田放养鸭子可以踩踏杂草捕食虫子,水稻螃蟹鸭子一起种植养殖提高同一时间的收成,螃蟹和鸭子能果腹还能卖钱提高农民收入减轻赋税压力等思想更方便全国老百姓接受,纳兰暖玉绞尽脑汁,日夜思索。她在书房里一坐就是一整天,翻阅着一本本古籍,查找着相关的资料,脑海中不断地构思和完善。终于,她灵机一动,编写了一个朗朗上口的歌谣。
“中水南调润南方,旱灾不再心不慌。
鸟儿飞来吃蝗虫,虫灾消散田满仓。
水稻螃蟹共生长,稻田清水养肥螃。
螃蟹捉虫又施肥,水稻丰收谷满筐。
稻田再把鸭子放,杂草害虫一扫光。
蟹肥鸭壮稻米香,日子越过越兴旺。
多了收入少赋税,百姓生活喜洋洋。”
写完歌谣后,纳兰暖玉觉得仅仅口头传唱还不够,她想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知识。于是,她找来笔墨纸砚,亲自将歌谣一笔一划地抄写下来,字迹工整秀丽,每一个字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她把抄写好的歌谣交给王府中侍卫们,仔细叮嘱他们务必将歌谣分发给田间的农民。侍卫们领命而去,他们穿梭在田间小道,将歌谣送到每一位农民手中。农民们小心翼翼地接过,有的目不转睛地看着,嘴里还轻轻念着,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解读着生活的希望;有的不识字的农民,侍卫们就一个个耐心地教会他们念歌谣,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农民们能够熟练地念出歌谣;有的则将歌谣揣进怀里,像是得到了珍贵的宝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还来到乡村的私塾,那是孩子们求知的殿堂。她走进教室,孩子们的目光立刻被她吸引。她把歌谣分发给孩子们,孩子们接过歌谣,兴奋地跟着先生照着歌谣读了起来,那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活力,在教室里回荡。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就这样,在农民和孩子们的传唱下,这首歌谣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全国。无论是繁华的城镇,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哼唱着歌谣;还是偏远的乡村,宁静的村落里炊烟袅袅,老人们坐在门口,孩子们在田野间嬉戏,都能听到人们哼唱这首歌谣的声音。通过这首歌谣,全国的百姓都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