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账上大概有一千三百万,打算在这正阳门一带买下一座带有四合院的店铺,这样的一座院子起码得花费四千万元。”
“明面上自然是说租赁的。如果我一直卖鱼的话,至少得连续三天。我的古玉空间每天能产出两千斤鱼和三千斤红薯,这些卖出去差不多能赚九百万。”
“即使这样也还需要几天的时间,不过这样的方法未免太过张扬了。”
何雨柱推着自行车。
漫步在正阳门的街头巷尾。
周围人来人往,不断有小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
突然,一个严肃的问题在他脑海中闪过。
——他渴望赚更多的钱。
如果他长期大量出售鱼类,即便每次只卖出两千元的重量,人们或许也不会起疑心。
但是这种销售模式不可能持续很久,因此需要寻找短期盈利项目。
于是,开个小酒馆的念头应运而生。
但他需要考虑酒馆的具体经营项目……
耳边响起街边小贩热情的吆喝:“新鲜土鸡蛋,自家饲养的,绝对好吃,错过了会后悔哦!”
“嫩炒猪肝,香辣入味,尝过就不会忘记!再来一份!”
“葫芦,甜甜脆脆的葫芦,孩子们最喜欢的零食…”
小商贩们的喊叫声让沉思中的何雨柱回过神来。
鸡蛋!
为什么我没有早些想到这个主意呢?
他的眼中闪过一抹惊喜。
为何不考虑在农场里大规模养殖鸡群呢?若能实现大量产蛋,则何雨柱无需局限于单一渠道销售,
可以供给面包店、钢构加工厂等各类企业,并与之建立月度供应合作。
如此一来,谁知道我销售量如此庞大?
此策略既安全又有效。
当然,在这个时代,买卖鸡蛋本来就是很平常的事情,大多数人应该不会对此过多关注。
稍加思索后,何雨柱走近了一位售卖鸡蛋的老农妇。
她大约五十岁上下,常年劳作令皮肤略显黝黑。
看到何雨柱骑车过来,老妇人的目光立即变得热切起来。
“年轻人,买点我家的农村自产鸡蛋吧,价格公道,一枚才500元。你买了绝对不会后悔的!”
“我要二十枚,请问一万块钱够不够?”
何雨柱毫不犹豫地说道,并立刻掏出了相应的金额。
老妇人惊讶于眼前这位青年竟一次购买如此多的量,忙道,“真对不起,家里总共也就十八个鸡蛋,实在拿不出二十个来……”
见到对方略带担忧的眼神,何雨柱摇手微笑着说,“这一万块钱就用来买您的十八个鸡蛋好了。顺便问问,您是否知道哪家有卖小鸡苗?我也想收一些。”
“我想采购一批小鸡苗,不知道您可以帮忙介绍几家卖家吗?” 何雨柱接着说道。
听到这里,老妇人再次愣住了。
批量?
难道城里的年轻人现在都是这样的购物风格,出手如此阔绰吗?*
“如果要买小鸡苗的话,我家就有十只刚出壳不久的小鸡苗。我们村里其他农户家也养了一些,汇总起来数量可观。如果您感兴趣的话,我可以为您打听打听。”
中年妇女王阿姨说道。
“那好,那咱们一起回去取吧。”
何雨柱回答道。
“我们王家村离城大约有10公里,靠近京城郊区,算得上是一段距离。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改天再去也行。”
王阿姨建议。
何雨柱想了想,说道:“那就明天吧,还是这个时间点,我会来的。”
两人又寒暄几句后,何雨柱便推着自行车离开了。他本有意跟着对方一起去村子看看,因为上辈子,朋友许大茂常下乡播放电影,过得非常舒心。而何雨柱一生受秦淮如压榨至死,就连妻子娄晓娥曾邀请他一同前往 ** ,他都坚决拒绝了。他的思想确实太僵化了。然而这次重获新生,何雨柱决定不再固执己见。既然有了机会,为什么不试着改变一下?
正当他在思索这些事情的时候,突然间耳边传来一阵呼喊。
“站住,郑文奎!别想逃跑,奉劝你现在配合我们回到驻地供出你的四九城地下联络人员,或许可以给你减刑的机会。”
这是他在骑车经过大栅栏附近、临近丰泽园时发生的。正当他穿过一条几乎无人行走的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