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然而,大都最后还是被攻占了。
&esp;&esp;城破的那一日,众多的元人士兵悍然不畏死,欲要护送忽必烈出城北逃,杀出一条血路。
&esp;&esp;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忽必烈在,蒙古就在,总有一日可以卷土重来,为他们报仇的。
&esp;&esp;但忽必烈拒绝了。
&esp;&esp;他带着亲卫且战且退,准备殉死于皇宫中,先行入城的新宋军团在刘师勇的带领下一路厮杀,最先进入皇城,准备一杯鸩酒赐死忽必烈。
&esp;&esp;忽必烈的神色很平静,手边搁着一把弓。
&esp;&esp;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着鹰隼般锐利的目光,已经到了行将就木的年纪,却依旧气质冷厉,仿佛是草原上伺机待发、欲要对猎物一击致命的狼王。
&esp;&esp;“你不配,让郑延平来。”
&esp;&esp;刘师勇踌躇了一会,终究不敢越过延平王做决定,当即派人去找郑成功。
&esp;&esp;忽必烈见到了郑成功,神色森寒,一字一句地说:“我今日之败,非战不如人,我要你同我堂堂正正一战。”
&esp;&esp;刘师勇大惊,直接准备上前给忽必烈灌鸩酒。
&esp;&esp;郑成功忽而抬手制止道:“且慢。”
&esp;&esp;“末路的英雄也是英雄,给他留一点最后赴死的体面吧”,他淡淡说,“一个战士应当死于弓刀铁马,而不是鸩酒宫阙。”
&esp;&esp;他在殿前红衣飒飒,骑着雪白的骏马,伸手向卫官要来弓箭,“忽必烈,本王同你比试。”
&esp;&esp;众人皆错愕地看着他。
&esp;&esp;“使不得!”
&esp;&esp;张世杰立刻站出来反对,“忽必烈的箭术冠绝蒙古,是能弯弓射落天狼星的水平,你……”
&esp;&esp;如何能与之相比?
&esp;&esp;郑成功修长的指节在弓弦上轻轻一叩,宛如抚琴般优美,又充满了肃杀之气。
&esp;&esp;他极目望向远方的天际,似有碧云千里,轻簇上眉间:“我亦曾想过要西北望,射天狼。”
&esp;&esp;隆武帝是乱箭穿心而死,所以自那之后,他最擅长射箭。
&esp;&esp;忽必烈也接过弓,和郑成功一道策马,来到了元军的一处校场。
&esp;&esp;张世杰等人欲要紧跟过来,却被郑成功以眼神制止,只好等在远处静待。
&esp;&esp;浩莽的草场上,唯有长风劲吹猎猎,一排箭靶矗立在不远处,于草丛深处时隐时现,如同铮然迸溅的星火。
&esp;&esp;二人谁都没有率先射出第一箭。
&esp;&esp;郑成功开口打破了这沉默,淡淡道:“你本可以选择不入城,回到草原,待来日东山再起。”
&esp;&esp;忽必烈冷笑一声,脸上洋溢着无边高傲的光辉:“朕乃大元皇帝,非你宋国昔日天子,安能弃国而逃!”
&esp;&esp;郑成功又道:“我听你此话,像是心气难平——你说你今日之败,非战不如人,不觉得可笑吗?战败的唯一因果,就是技不如人。”
&esp;&esp;“蒙古本就打不过新宋,就像从前的南宋根本打不过你一样。”
&esp;&esp;忽必烈转过头,颇为审视地看了他一眼:“郑延平,你倒不像是个宋人。”
&esp;&esp;从前他扫灭南宋,宋恭帝出城归降,将战败的理由归结为天命。
&esp;&esp;是天命不站在宋这边,所以钱塘江潮三日未至,没能卷走元兵,才有了今日的失败。
&esp;&esp;郑成功目视着眼前的迟暮老者,淡淡道:“天命只是为胜者加冕的戏谑之谈,你黄金家族自比为天,在我看来本就十分荒诞不经。”
&esp;&esp;忽必烈眉头一竖,目涵怒意,忽而拉开满弓,喀啦一箭洞穿了靶子:“朕早年征战四方,未尝一败,彼时,你小子尚未出生!”
&esp;&esp;“朕是飞翔在草原上的雄鹰,自比为天高,让苍天以下的群雄都要束手称臣,这是朕的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