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众人或怒目而视,或神色冰冷。
&esp;&esp;片刻后,在柳太后不甘的呼喊声中,侍卫便将她客客气气地请了,不对,绑了下去。
&esp;&esp;陈蒨自令将陈叔宝送走凌迟,又道:“后主皇后沈婺华品行端肃,宜德中闱,暂代宫内宫外朝政诸事。”
&esp;&esp;未料自己忽然被点到名,沈婺华眸中惊讶一闪而过,旋即恢复了平静如水。
&esp;&esp;她衣衫俭素,眉眼澹然,极为庄重地应了一声:“臣妾遵旨。”
&esp;&esp;文帝陛下一来就让皇后参政,众人不禁面露惊讶之色,只是因他素来积威,倒也人人肃静,未敢有反驳者。
&esp;&esp;萧摩诃等人更是怀着迷之自信,陛下的决策一定是对的!
&esp;&esp;为什么他让沈婺华理政,一定是有什么至关重要的原因我们没发现,还是陛下高明啊!
&esp;&esp;陈蒨确有一番深入的考量。
&esp;&esp;他是两朝位面之主,无需再立新君,但这个位面却要一位足够稳得住的帝室高层坐镇中枢,平静朝野,掌机明断,绝不能在他征战的时候给他添乱。
&esp;&esp;传统意义上来说,陈朝的硬实力肯定是不如隋国,落后一截,但架不住茜茜他开挂,有精兵,有火器,还有江南之地充足饱满的士气可用。
&esp;&esp;所以,这个坐镇者无须冲锋陷阵,最重要的就是能稳得住,要心性过关。
&esp;&esp;沈婺华可谓完美符合这个标准。
&esp;&esp;不仅年少夙成,聪敏强记,且素来节俭,心性超然度外,堪称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纵是在乱兵中依旧“安居如常”,
&esp;&esp;也因此,深得陈叔宝厌恶,正在磨刀霍霍准备废后。
&esp;&esp;陈叔宝宠妾灭妻,捧起贵妃张丽华,洋洋得意,殊不知沈婺华心怀恬淡,跟他的思维根本不在一个维度,看他好像在看猴子演出。
&esp;&esp;她历经动乱,见朝纲败坏,屡次上书劝谏,言辞皆颇有见地,有许多切实可行的救国策。
&esp;&esp;结果呢,笑死,陈叔宝一个字不听。
&esp;&esp;沈婺华一生历经三朝,两次亡国,由陈入隋,由隋入唐,去世于贞观年间。
&esp;&esp;后于常州天静寺出家,以观音为法名,广开布施,救济百姓,治民无数——她的白衣形象,也就是第一尊观音女性造像的由来。
&esp;&esp;观音本为男相,到沈婺华这里方始变为女,又因她早年为皇后,故以“娘娘”称之。
&esp;&esp;陈蒨提问了若干军政实务,由浅入深,渐转刁钻,见沈婺华一一应答,言之有据,目露赞赏之意:“婺华才思敏捷,可堪以国托之。”
&esp;&esp;他的皇后沈妙容,乃是沈婺华的姑姑,同样都出自沈约、沈林子的吴兴沈氏。
&esp;&esp;日后陈蒨在此位面打出吊民伐罪的旗号,北伐击隋,而沈婺华居中坐镇,治理有方,乃至粮草调配、军械运输、贤良举荐、农桑水利等一干朝事,皆丝毫不乱。
&esp;&esp;陈茜茜:谁懂啊,真的好想给她送锦旗!
&esp;&esp;从来只有朕一个人同时干好几个人的活,宵衣旰食,夜以继日,不敢停歇,所以才不幸把自己折腾到了英年早逝。
&esp;&esp;现在居然有人为朕镇压后方了,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事啊,人间自有真情在!
&esp;&esp;当然,文帝陛下作为一代卷王,最欣赏的还是沈婺华的奋斗精神。
&esp;&esp;既素行节俭,无奢华之爱好——陈茜茜精打细算,严厉打击贪官,国家财政每少一笔钱,他都会因此痛心疾首,平日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esp;&esp;沈婺华平日布衣素容,饮食寡淡,不施粉黛,也不戴什么金钗珠宝之类的。
&esp;&esp;而且还热爱干活。
&esp;&esp;承蒙文帝陛下信任,铭感五内,生怕自己有负重托,于是决定勤能补拙,争取尽早让一切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