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你停在了此处,但你的愿望不会”,他的神色很平淡,回望向无限远的北方,仿佛有锐利的锋芒潜藏在清瞳深处,惊电般将一切都照亮,“我将统一南北,你可以安息了。”
&esp;&esp;天地寂静,江流依旧奔腾不息,如同作答。
&esp;&esp;……
&esp;&esp;陈蒨回到建康城后,首先召见了从北齐被放归的诸人,大多数皆是泛泛,唯有一个才名高绝者,庾信。
&esp;&esp;此君在整个文学史上都享有盛名,对后世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esp;&esp;最推崇他的还得数杜甫,什么“凌云健笔意纵横”,什么“清新庾开府”,什么“暮年诗赋动江关”之类的。
&esp;&esp;陈蒨正好缺一个文官,对庾信抱了很高的期待,于是请他入见,亲为斟茶款待。
&esp;&esp;庾信风华依约,气质卓绝,实是一个文墨风流、眉眼俊朗的美人,陈蒨对他的态度也态度甚为温和:“北齐苦寒,兰成此去想来吃了不少苦头……”似是清减了许多。
&esp;&esp;后半句话还没说出来,陈蒨眸光在庾信身上一凝,不由惊讶,他看上去面色红润,还过得怪好的哩!
&esp;&esp;“有劳明公挂碍,”庾信神色微带尴尬地说。
&esp;&esp;别人流亡,都是去当俘虏的,庾信直接成了座上宾,身为文坛领袖,备受北齐众多王侯赞誉,自然也没谁不长眼地过来得罪他。
&esp;&esp;虽然发生了这一节小插曲,陈蒨倒也并未介怀,他总不能因为人家在北方过得还不错就觉得此人风骨不够,不堪重用吧,这也太刻板印象了。
&esp;&esp;他握着杯盏,语气闲闲,随意拈取了几件近来的京中大事与庾信谈论,万万没想到庾信别说给出对策了,简直是一问三不知,满脸都写着茫然。
&esp;&esp;陈蒨到最后不禁扶额,他想找到一个合心意的副手怎么就这么难呢:“汝既不关心国是,平日都在忙什么?”
&esp;&esp;庾信思索了片刻,从从容容地说:“写诗,作赋,观书,评点别人的诗赋和书籍。”
&esp;&esp;陈蒨:“……”
&esp;&esp;他希望得到一个刘穆之,结果老天送了他一个顾恺之,也不能说不好,就是专业完全不对口。
&esp;&esp;庾信如此博学多才,不能浪费了,陈蒨将他派到新开办的官学当导师。
&esp;&esp;由于
&esp;&esp;定兴八年, 群臣奉表劝进,一些每逢改朝换代就会频频现身的传统艺能,又在此刻找到了市场。
&esp;&esp;譬如什么, 钦天监忽然观测到了星象大变,太白星出东井,旧君无德, 新朝当立;
&esp;&esp;又是什么, 街头巷尾忽然传唱起了一种朗朗上口的童谣,众人一听就知道, 陈朝要建立了, 梁朝已经成为了过去时;
&esp;&esp;还有什么,忽然天降一块陨石, 上边写着一句有关新君的谶语,可知是天禄在躬,天命在彼;
&esp;&esp;当然还有每次都走在风向最前线的孔家人,自然少不了他们,又积极出来修禅文表了。
&esp;&esp;如此种种, 一套冗长的流程走完, 就已经到了槐月。
&esp;&esp;此时百业齐备,万人偕心, 陈蒨于是在建康城升坛登基, 敬告天地,以陈为国号,改元天嘉。
&esp;&esp;一干文武功臣,统是加官进秩, 陈朝宗室人数极稀, 男女老少尽皆算上还不到十指之数, 皆为至亲,索性将众人一概封王,并追赠已故的陈道谭、陈仪华等人亲王之位。
&esp;&esp;新朝既然已经建立,萧大球这个旧皇帝的处境就变得比较尴尬了起来。
&esp;&esp;他不愧是从小在梁武帝影响下学佛法的佛系boy,都这个节骨眼上了,态度居然还很淡定,每日在寝宫中该吃吃该喝喝,突出一个生死看淡,全抛到九霄云外。
&esp;&esp;无所谓,反正活不了,不如趁最后日子吃点好的。
&esp;&esp;自从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