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和苏妙龄在书院的发展道路上,尽管取得了不少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
首先是资金的问题。书院的日常运营、教师的薪酬、教学设施的维护和更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之前的捐赠和学费收入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开支。
“夫君,这个月的账单一出来,我们的资金缺口又增大了。”苏妙龄忧心忡忡地说道。
林羽皱着眉头,思索着对策:“看来我们得想办法再去筹集一些资金,不然书院的运转会出现大问题。”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向当地的富商和乡绅求助,然而,之前的多次募捐已经让这些人开始感到厌烦。
“林先生,我们已经捐了不少了,实在是没有能力再支持了。”一位富商婉言拒绝。
林羽和苏妙龄碰了不少钉子,资金的筹集陷入了僵局。
与此同时,教师队伍也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一些优秀的教师因为待遇问题或者其他书院的高薪挖角,开始有了离开的想法。
“林院长,别的书院给我开出了双倍的薪酬,我实在是难以拒绝。”一位资深教师向林羽提出了辞呈。
林羽极力挽留:“老师,我们一起在书院奋斗了这么久,您走了,学子们怎么办?我们再想想办法提高待遇。”
但教师的去意已决,林羽感到十分无奈。
不仅如此,书院的教学质量也受到了质疑。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学资源的紧张,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如人意,家长们开始抱怨。
“我的孩子在书院学了这么久,成绩没有什么提高,你们到底是怎么教的?”一位家长愤怒地指责。
苏妙龄耐心地解释:“家长,我们也在努力改进,但是目前确实存在一些困难,还请您理解。”
然而,家长们并不买账,要求书院给出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林羽和苏妙龄日夜操劳,身心俱疲。
“妙龄,我感觉我们快要支撑不住了。”林羽叹着气说道。
苏妙龄握住他的手,鼓励道:“夫君,不要灰心,我们一定能找到办法度过难关的。”
他们决定先从内部改革入手,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林羽亲自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和考核制度,苏妙龄则负责与教师们沟通,稳定他们的情绪。
但是,改革的过程并不顺利。一些教师对新的制度不适应,产生了抵触情绪。
“这样的考核制度太严格了,我们压力太大了。”教师们纷纷抱怨。
林羽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释和协调,试图让大家理解改革的必要性。
而在外部,他们四处奔波,寻求资金支持。他们拜访了一个又一个的潜在赞助商,却屡屡碰壁。
“我们为什么要把钱投给你们书院?看不到任何回报。”一位赞助商毫不留情地说道。
林羽和苏妙龄感到十分沮丧,但他们没有放弃,继续寻找着可能的机会。
就在他们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转机出现了。一位曾经在书院求学,如今事业有成的学子得知了书院的困境,决定伸出援手。
“林老师,苏老师,当年是书院培养了我,现在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这位学子慷慨地捐赠了一大笔资金。
这笔资金暂时缓解了书院的燃眉之急,让林羽和苏妙龄松了一口气。
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由于城市的发展,书院所在的地方被规划为商业用地,政府要求书院搬迁。
“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到哪里去找合适的新址?”苏妙龄着急地说道。
林羽也感到十分头疼:“这确实是个大难题,但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
他们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校址,但合适的地方不是价格太高,就是位置太偏。
在寻找校址的过程中,他们还遭遇了不良商家的欺诈。
“交了定金,才发现这个地方根本不能用作书院,我们被骗了!”林羽愤怒不已。
苏妙龄安慰道:“夫君,别生气,我们再重新找。”
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合适的地方,但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装修。
资金的压力再次摆在他们面前,刚刚因为学子的捐赠而缓解的财务状况又变得紧张起来。
“难道我们的书院真的要因为这些困难而倒闭吗?”林羽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苏妙龄坚定地说:“夫君,只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