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和苏妙龄站在书院的庭院中,望着略显破败的房屋和寥寥无几的学生,心中充满了忧虑。
“妙龄,书院如今的状况,若不寻求援助,恐怕难以维持下去。”林羽眉头紧锁,语气沉重。
苏妙龄轻轻点头,眼中透着坚定:“夫君,我明白,只是这援助又该向何处寻求?”
两人陷入了沉思。经过一番商讨,他们决定先从曾经的同窗好友和旧识入手。
林羽提起笔,给几位在商界颇有成就的同窗写了信,详细阐述了书院的困境,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资金支持。信件发出后,夫妻俩每日都盼着回音。
几日过去,终于有了消息。一位同窗回信表示愿意提供一些资金,但数额有限。
“这虽然不多,但也是一份心意。”林羽说道。
苏妙龄却愁容未减:“夫君,这点钱远远不够,我们还得继续想办法。”
他们想到了当地的富商们。林羽和苏妙龄精心准备了礼物,亲自登门拜访。
“李老爷,书院如今面临诸多困难,还望您能伸出援手,助我们渡过难关。”林羽言辞恳切。
李富商却面露难色:“林公子,不是我不愿意帮忙,只是最近我的生意也不太景气啊。”
接连拜访了几位富商,得到的大多是推脱之词。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苏妙龄感到十分沮丧。
林羽安慰道:“莫急,我们再想想其他途径。”
这时,有人提议他们可以向官府求助。林羽和苏妙龄觉得这或许是个办法,于是前往县衙。
“县老爷,书院乃教书育人之地,如今陷入困境,恳请官府给予支持。”林羽向县令陈述。
县令捋了捋胡须:“此事本官需向上禀报,你们先回去等消息吧。”
等待的日子里,林羽和苏妙龄心急如焚。终于,县衙传来消息,官府可以拨出一部分资金,但需要书院做出详细的规划和用途说明。
夫妻俩立刻着手准备,日夜忙碌,将书院的发展规划写得详尽清晰。然而,当他们将规划呈交上去后,却迟迟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
“这官府办事效率如此之低,我们不能干等着。”苏妙龄说道。
林羽思索片刻:“不如我们去拜访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和文人,或许他们能为我们出出主意,或者提供一些帮助。”
他们四处打听,拜访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
“老先生,书院如今困难重重,还望您能指点一二。”林羽恭敬地说道。
老学者听了他们的讲述,微微点头:“年轻人,有心办学是好事。我可以为你们写几封推荐信,或许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拿着老学者的推荐信,林羽和苏妙龄又踏上了寻求援助的征程。他们拜访了一些书院和学府,希望能得到合作和支持。
有的书院表示可以分享一些教学资源,但资金方面无能为力;有的学府则对他们的困境表示同情,但自身也面临着各种问题。
在寻求援助的过程中,林羽和苏妙龄遭遇了不少冷遇和拒绝,但他们从未放弃。
“夫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总会有希望的。”苏妙龄鼓励着林羽。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羽听说城外有一位隐居的富商,乐善好施。夫妻俩决定前去碰碰运气。
经过一番周折,他们找到了富商的住所。
“这位老爷,我们的书院……”林羽刚开口,富商便打断了他。
“我已经听说了你们的来意,先说说你们的想法吧。”富商说道。
林羽和苏妙龄详细地介绍了书院的现状和未来的规划,富商听得十分认真。
“嗯,你们的想法不错,但是我需要看到实际的行动和效果。”富商说道。
林羽连忙说道:“老爷,只要您愿意提供援助,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富商沉思片刻:“好吧,我可以先提供一部分资金,但你们必须按照计划好好经营书院。”
得到这笔资金,林羽和苏妙龄欣喜若狂。然而,他们也清楚,这只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书院要真正走出困境,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支持。
回到书院,他们开始用这笔资金改善教学设施,聘请优秀的教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又开始紧张起来。
“妙龄,看来我们还得继续寻求援助。”林羽说道。
苏妙龄点头:“夫君,这次我们可以去周边的城镇看看,也许会有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