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原明朝重臣,降清后负责南方军事战略规划,他沉思片刻后,眉头紧锁,开口道:“王爷,臣赞同吴王爷所言。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切断他们的物资补给线与情报传递通道。一旦没了粮草、弹药等物资的支持,再加上情报无法顺畅互通,他们看似强大的联盟便如同无根之木,无需强攻,也会自行瓦解。这就好比砍断大树的根基,大树自然会倒下。”洪承畴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战略眼光让在场的人都不得不佩服。
耿仲明,靖南王,负责协助清军在福建一带的军事行动,连忙附和道:“王爷,洪大人所言极是。我们还可以设法拉拢南方的一些地方势力,为我所用,从民义军内部制造混乱。就像在敌人的后院放火,让他们自顾不暇。”耿仲明的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民义军内部混乱的场景。
尚可喜,平南王,掌控着广东地区的军权,进言道:“王爷,臣愿即刻出兵广东,全力稳定南方局势,坚决遏制民义军向广东扩张的势头。广东是我大清在南方的重要据点,绝不能让民义军染指。”尚可喜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忠诚,他深知广东的重要性,决心为大清守住这片土地。
此时,满八旗中的四位旗主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阿济格,镶白旗旗主,作为多尔衮的兄长,性格鲁莽,作战却极为勇猛,他大声吼道:“何须如此瞻前顾后!集结我八旗大军,直捣黄龙,将他们统统消灭干净!”他激动地挥舞着拳头,满脸涨得通红,犹如一头愤怒的公牛。在他看来,武力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根本无需那些弯弯绕绕的计谋。
多铎,正白旗旗主,多尔衮的同胞弟弟,年轻且足智多谋,冷静地劝阻道:“兄长,切不可冲动行事。如今民义军联合起来,势力庞大,我们必须谋定而后动。臣弟建议,先派遣轻骑部队,不断骚扰他们的后方。破坏其粮草储备,打乱其军事部署,待其阵脚大乱之时,我们再发动总攻,方能事半功倍。这就好比先打乱敌人的节奏,再给予致命一击。”多铎的眼神中透着冷静与睿智,他的建议让众人眼前一亮。
代善,礼亲王,正红旗旗主,资历深厚,威望极高,缓缓开口道:“王爷,南方地形复杂多变,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且如今民义军士气正盛。我们切不可急于求成,以免陷入被动。臣愿亲自挂帅,率领正红旗一万兵马,联合汉军旗,对民义军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不过,此次出征意义重大,关乎我大清国运,必须精心筹备,稳扎稳打。”代善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此次出征的谨慎态度。
阿敏,镶蓝旗旗主,性格高傲自负,不屑地说道:“哼,小小民义军,何足挂齿!给我五千铁骑,我定能踏平他们的老巢。”阿敏的脸上满是傲慢之色,他根本不把民义军放在眼里,仿佛民义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多尔衮沉思良久,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最终落在代善身上,说道:“善哉,礼亲王主动请缨,本王深感欣慰。此次出征意义非凡,关乎我大清的兴衰存亡。除了礼亲王率领的正红旗一万兵马,尚可喜、耿仲明,你二人各率两万汉军旗兵马,随礼亲王出征。孔有德,你也率部南下,协同作战,务必全力以赴剿灭民义军。另外,调派乌真超哈(重炮部队)一同南下,增强我军火力。让那些民义军见识一下我大清的厉害。”多尔衮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仿佛是在为这场战争定下基调。
满清军队主要由八旗军与汉军旗组成。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满洲八旗是清朝军队的核心力量,起源于努尔哈赤时期的牛录制度,以旗为单位进行编制。最初设有黄、白、红、蓝四旗,后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每旗设旗主,由满清宗室贵族担任。旗下又分若干甲喇,每甲喇下辖若干牛录。牛录是八旗的基层组织,每个牛录约300人 。满编状态下,一旗兵力约七千五百人,满洲八旗总兵力理论可达六万人左右。这些满洲八旗的士兵,自幼接受骑射训练,擅长在马背上作战,他们的骑射技艺精湛,是清朝军队的精锐力量。
蒙古八旗的建制与满洲八旗相似,是在征服蒙古各部的过程中逐渐编制而成,主要负责协助满洲八旗作战,尤其是在骑兵作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兵力约两万人左右。蒙古八旗的士兵,同样擅长骑射,他们的骑兵在战场上机动性强,能迅速穿插、迂回,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威胁。
汉军旗则是在招降、改编明朝军队以及汉人壮丁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其编制同样仿照八旗。汉军旗在火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