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去想过。
但是阎锡山毕竟是统领山西多年的领导者,战略思维自非常人可比,对于人口的巨大价值自是非常清楚。听李志坚说过之后,他马上也就意识到了李志坚所言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第三次会战胜利之后,虽说大落大起,但是毕竟是胜了,胜利可以增长人的自信,况且统帅人物,胆气自是非常。
阎锡山沉思了一会,按照他之前的部署,要在晋城和阳泉驻防的军队主官是楚溪春和陈长捷,这两人打仗都是好手,但是对于梳理经济民政就非所长,这种事情,必须军政结合,甚至治政方面的事情涉及的更多。
目前为止,李志坚的确是最好的人选。阳泉和晋城相比,两者情况都差不多,不过阳泉离太原更近,战略位置更重要,一旦战事起来,支援忻口前线的速度也更快。
当下就差点决定让李志坚率43军到阳泉娘子关前线。
不过李志坚的提议有点突然,他还需要考虑一下有什么漏洞,所以就没有立即决定,只是通知各部先维持现状,暂时不要离开现有驻地。
阎锡山专门召集了一众参谋对李志坚的建议进行讨论。有一个参谋说道,到河北平原进行袭扰,会不会激怒日军,引起日军的报复。
这个声音一出,立即被其他人所驳倒,日军对山西是没有实力占领,而不是不想,要不就不会发起三次进犯,待其准备好后,自然会再次入侵,这是不死不休的死局,不因为激怒或者讨好而有所改变,主动出击或还可以减缓日军准备的步伐。
想到如此,众人都立即同意了李志坚的设想,并且都同意了现阶段增加人口、扩大生产是第一要务的判断。
于是都从这方面考虑,重新制定了部署。
王靖国虽然打仗方面能力中规中矩,但是搞屯垦还是比较不错的,之前在绥西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王靖国继续在晋西搞屯垦,加大粮食生产,所以19军继续在忻口西驻防。
将陈长捷61军继续布置在忻口一线,不再调防娘子关;33军到介休一带布防,保障好晋南地区的生产;34军到河曲东北布防,随时准备接应忻口一线和阳泉娘子关一线;83军继续驻守晋城不变;骑一军的驻地也不变。
43军到娘子关一线驻守,任务是在负责好娘子关的防守外,寻找时机向河北平原出击,同时因为43军在菏泽、商丘等招收过几万兵员,与这些地方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让43军在晋城建立办事处,安排有力人员驻守,专门负责向河南、安徽等方向吸纳灾民来晋。
山西暂时的主基调就是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开展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