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的,目前来说对四维碎片或者四维生物进行研究都是天方夜谭,像科尔特和罗恩那样粗暴的研究根本不可取,众人决议将其封存,等到诺亚方舟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再对其进行深度研究。
当然,日常的监测却是必不可少的。
可余跃根本没有想到,会在今天再次听到那个诡异的声音!
那么,现在或者说刚才,有没有四维空间产生?就像当年听到诡异的声音一样!
余跃怀着凝重心情正要投入工作,其他人还在讨论为何这么大的生物没有对在海底采矿的人类发动任何攻击。也有人讨论这么大的生物平时吃什么···
要知道,目前的观测结果表明,木卫二的海洋中最大的类鱼生物比当初地星上最大的陆地生物大象,大不了多少,而且数量相对稀少,最多的便是大小不足一米的类鱼生物。可是,这么大个的巨无霸,就凭人类观测到的类鱼生物怕是无法支持它的生存。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际,采矿基地收到了诺亚方舟号传来的最新命令,让采矿队所有人员紧急撤离。
负责安全数据监测分析的余跃自然第一个收到消息,虽然不明所以,但他还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命令通知。方舟号传来的是最高等级的红色命令,余跃下令指挥室所有人出发采矿现场,紧急通知所有人撤离!
海底采矿基地,其实说白了就好似一节深入水中的巨大管道,在接触海底采矿部位的地方,于地面上延伸出硕大的地盘,而地盘与海底地面接触的位置,是可以打开的。同时,接触位置的四周,都有可延伸的装置,可以深入海底泥沙土壤甚至岩石之中,阻隔外界海水的渗入。
海底采矿平台建设的初期,管道并不是封闭的,接触面四周插入海底之后,管道内的海水才会通过专门的设备从稍高于海平面的外置排出。
每排除一节,便会在管道中增加一处密闭舱门。以此作为防护,防止管道某处破裂造成可怕的后果。
同时,为了对抗海水压力,整个管道并不是单层的结构,而是多层结构,每一层之间都有加压的空气存在。而且,多层结构中也有众多的密闭舱门,每一段的加压都高于这一段所承受的最大海水压力。如此确保整个管道的稳定,不会被巨大的水压压成一张薄纸。
当然,管道内的压力为了适应人类的采矿需求,是标准的大气压,并在管内有支撑结构。
事实上,整个木卫二冰壳下的空气压力与地星大气压差别不是很大,这一点值得庆幸,为诺亚方舟号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余跃命令到达,所有人停下手头工作,也不去管开采出来的矿石,直接跟随余跃及其他小队负责人的步伐,坐上专门运输人员的缆车。
有些类似于地星早起开采煤矿时的煤炭运输工具,管道内一种类似电梯的运输工具,按钮启动,缆车迅速向前移动。
片刻后,脱离海底平行的管道前端,进入上升阶段。速度再次加快。
不过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隔离仓挡住去路。余跃输入密码,舱门打开,缆车通过后又自动关闭。
半小时后,随着最后一道舱门的打开,众人终于抵达矿产开采平台的海上部分。
一出来,余跃就看到神色紧张的工作人员站在门口迎接。
“呼,终于上来了。”工作人员长舒了口气,随后劲直来到余跃身边开口说道:“余跃先生,方舟议会紧急召开,就等你了。”
那人转身又向其他人说道:“你们先回基地休息,等候通知。”
随后转向余跃,“余跃先生,请随我来。”
在当下社会结构中,虽然第一代的28人不再担任领导岗位,但所与人都不会忘记他们曾经的贡献,每个人意识转移后的身份,都是公开透明的。
按理来说,现在的余跃并非议会成员,并没有资格参见方舟会议。
“什么?方舟会议叫我做什么?”
“其他人呢?”对方显然明白余跃的意思,立刻回答到:“其他人都在,和你一样已经被邀请过去了。”
“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不清楚。”
余跃一边跟随对方前进,稍后乘坐飞行器直奔诺亚方舟号基地。飞行器上,余跃与对方交谈,可惜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心中疑惑的同时,余跃猜测是否与刚才那巨大的生物有关,毕竟除此之外再也没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且紧急召开议会,也是在自己等人将海下采矿现场发现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