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供销社一眼就看见了孙姐。
说起来有好一段时间没来了,昨天来办手续也没看到她。
孙姐也看见了她,眼睛一亮,问她:“小苏,啥时候来的?要买点啥?”
苏媛也就跟孙姐说了,现在在书店工作。以后吃饭可能都得来这边。孙姐这才知道她竟然找到工作了。
忙悄悄问她是不是买的工作,她也如实说了是有份工作,置换了。毕竟这也不是秘密,她不说,别人也是能通过别的渠道知道的。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买工作不好言之于口,但置换工作还是比较正常的,还能置换房子呢。
孙姐听了也可惜的叹了口气。
她当然知道书店那老师傅有置换工作的想法,之前她亲戚家里孩子找工作,还问过他卖不卖,但那老头不卖只换。他们也没工作可以换的,所以只能不了了之了。
只能说苏媛好运气。
说完,孙姐也就带她去后勤把饭票换了,她还没发工资,粮本上还没粮,所以只能自己先用粮票换食堂的饭票。
等下个月她拿粮本来就能换粮票。
因为有孙姐带着,办得也很快,也顺利吃到了上班后的第一顿饭。口味不如公安局食堂,但比他们知青点的好了不知道多少。
说起来她还挺佩服自己的,从现代这样珍馐美味无数,想吃美食外卖一点就能送上门的时代过来,她竟然也能吃半年这样的没油少盐的粗粮饭而不崩溃,甚至好像还能忍的样子。
吃完饭跟孙姐约着以后常一起吃饭后,也就回书店了。
书店的工作确实清闲,很少有人进来,有顾客的时候她就注意观察,老师傅也告诉她该怎么结账,怎么记账,钱放在哪儿,又要怎么存放。
就这样她再自己处理一遍流程,看她没什么问题了,老师傅干脆第二天就没来了,实在没什么难的,其他的她自己慢慢摸索就行了。
只要别记错账就行。
就这样,苏媛时隔半年后又开始了自己天天打卡上班的日子。只不过没有通勤时间了,她干脆住在店里了。
天天一睁眼就可以工作,一下班关门就可以就地休息。
她再也不用早起了,找到了有钱又有闲的铁饭碗后,她也过上了早睡晚起的神仙日子。
有时候早上一开门,还能得到亲亲对象的投喂,两人也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十天半月见不到一面了,想约会了走过去约个时间就行。即使不行,几步走过去对方单位也能见个面。
中午有时候去供销社食堂跟孙姐一起吃,有时候去公安局食堂跟祁绍吃,或者跟黄美瑜吃。
晚上自己就在炉子上熬点粥。
这日子简直美得她以前想都不敢想。
唯一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小屋子里没有火炕。
她第一晚缩在那小床上被冻醒好几次,后来她干脆找祁绍弄了张折叠床,晚上就拆开放在炉子不远处,被子里再放上俩盐水瓶,被子上再压一件祁绍提供的军大衣,才终于睡得踏实起来。
当然,这样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她怕冷,总是门窗紧闭,然后生怕自己睡梦中不小心一氧化碳中毒悄悄挂了。睡前总要强迫症似得检查好几遍。
也把小隔间顶上的窗户稍微开一点缝,很高很小的一扇窗,即使不关紧也没什么危险,这也是这个隔间不合适长期住人的另一个原因了。
因为只有那一扇窗户,整个隔间光线很暗很压抑。
尤其对于苏媛这样追求明亮灯光的人来说,长期待在这里也会不适应的。所以苏媛一住进来,就马上换了那个昏黄的几乎快看不清的低瓦数灯泡。
几天时间,她就适应了这不用下地干农活的生活,渐渐地,1975年也到来了。
最近她通过孙姐得到的内部消息,也存了不少年货了。人就在附近上班,就是会方便很多。她还帮祁绍买了不少呢。
今天中午在公安局食堂吃饭,吃到一半,祁绍开口了:“媛媛,明天大年三十,你去我家吃年饭吧。”说完,就一脸期待地看着她。
其实前几天祁绍就提过,但她犹豫后,还是没答应。
总觉得过年去别人家很不自在,更别说还是对象家,到时候相当于见家长了,更是打退堂鼓。
本来苏媛想着自己一个人在书店过节也挺好的,现代时,很多年轻人也都是在各自打拼的城市就地过年,很少有时间回老家过年了,也不那么在乎春节的氛围了。
但这两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