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上的世界主要由东西两个大陆及中间隔着的大洋构成,在100年之前,东西双方一直相安无事,往来间的通商也十分繁荣,直到赢国完成了东大陆的统一,和平的格局才被打破。
在完全控制东大陆后,赢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几乎是日新月异,而彼时的西大陆还处于邻国纷争不断的较量摩擦之中。
到了70年前,赢国已是东西大陆的第一强国。高层的实权派不满足于只在东大陆经营,便把矛头指向了大洋的另一端。
当时的西大陆版图内有21个国家,这其中不乏军事经济强国。为加深西大陆各国之间的矛盾,且达到逐一控制的目的,赢国采取了先资助再“拉踩”策略。
即以经济和军事帮扶的由头,广邀西大陆的小国加入以赢国为首的雷鹰联盟,而实际上是在拉大欺小、助强凌弱。
南侧的许多世族小国为了能有赢国在背后撑腰,纷纷加入了雷鹰联盟阵营。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等雷鹰统战部在这些同盟国境内构筑起军事基地后,赢国就开始大做单边生意,并还挑唆各国间的关系,伺机攫取利益。
这导致原本就摩擦不断的西大陆各国更是没有一刻安宁。终在40年前,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南北之战。
有赢军在背后出谋划策提供军事援助,很快列巴和桑图两个盟国的联军就攻入了北面的伊苏比亚和依波斯坦。接着支持双方的国家纷纷加入战局,使得西大陆的中央区域全被笼罩在战火之中。
到这时赢军还没有真正的参与其中,只是在背后偶尔搅上一搅。直到雷鹰当时的防务外长在雪樱海域被杀。高层这才借着缉凶的理由倾巢而出。
繁荣了近百年的岛国雪樱,只在朝夕间就被炸的几近灭亡。复仇后赢军舰群一路向西,直从海上冲进了西大陆各国的战火之中。就此,开启了3年世战。
统一指挥的雷鹰联军,依托之前建好的军事基地和强大的机械化兵团一路势如破竹,仅60天就拿下了依波斯坦,直将战火推进到了图克和大兴境内。
北方的襄尚两国见状不妙,迅速联合周边7国成立了通合联军,然而直到战火延绵至赫连山下,才勉强扛住了雷鹰联军的横冲直撞。
今日大课,黄教司一进门就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赫连会战”四个大字,转过身他用极具冷肃的眼神扫了一遍下面的学员。
“都不陌生吧?”
“不陌生!”
“很好,那谁能给我讲讲?”
肖旗的显眼包属性,自然不会放弃在黄教司面前露脸的机会,在其他学员还在举手时,他已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回教司,属下曾听父辈讲过,世战当年雷鹰的机械化军团冲势凶狠,我军正是依托赫连山脉的地理优势节节抗击,才阻住了敌人的猛进。”
“也正是在这一战中,色瞳者战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留下了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黄教司摆手示意肖旗坐下,而后意味深长的叹了口气。
“回答的不错!虽然我们打赢了赫连会战,但那时的通合七国也几乎拼尽了全力。世战三年,我们很多大城市都被炸成了断壁残垣,不知多少象征历史文明的古迹被毁”
“大家耳熟能详的光复依波斯坦、重建南防等战役,都是以色瞳者为中心的主战场。那些光辉事迹至今还保留在襄国的祭灵塔陵园里。”
一节大课的时间很长,黄教司接下来还讲了些赫连会战的后续。按照他的说法,通合联军当年虽然打赢了赫连会战,但是并没有一举将雷鹰赶出西大陆的实力。
双方在列防附近互有进退,久而久之都是不堪重负,最终只能以对峙形态展开军备。
且经过多年的磨合,位于双方中间的战略缓冲地(边防带),竟直接拦腰贯穿了整个西大陆,最小的南北跨度也有50多公里宽。
边防带北是通合联盟的古勒、伊苏比亚和依波斯坦三国,“带”南则是雷鹰联军的黎巴桑防线(黎勒、列巴、桑图三国的简称)。
这其中的伊苏比亚防线位于中段,是通合南防线里纵深最长、范围最大的主战区域。
可是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简单的联合就能奏效,通合联盟虽然凝聚了七国之力,也在战后休养生息了30年多年,但在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依然无法跟单一的赢国相抗。
不知出于什么目的,黄教司还讲了些关于色瞳者的历史。按文献记载,大约在六十年前,岛国雪樱出现了首例色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