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门外,国立京师大铁厂。
从官道上驶来一辆辆的驴车、骡车,载着一车车的货物进入厂内。
有铁矿石、木头、木柴、木炭、稻草、污泥等诸多原料。
铁矿石大多从山西运来,仅山西一地,就有二十六个县发现了铁矿,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
厂区内,是新建成的两座大鉴炉,大鉴炉高一丈二尺(大约四米),前面宽二尺五寸,后面宽二尺七寸,左右宽一尺六寸。(史料所载就是这样,非正圆柱形)
炉子全身用石砌成,内壁用牛头石,用简千石砌成炉门。
边上还有一座大鉴炉正在建造中,几十名工匠正将运来的巨木埋在地上,用土压实了,然后在巨木围成的围栏中填入牛头石。
接着有二十余名工匠将运来的盐泥,糊在牛头石上,一个月后,等盐泥风干透了,炉子就造好了。
不远处,上百名民夫正在用锤子敲打着铁矿石,这些运来的铁矿石,大的有盘子那么大,小的有拳头大小,敲碎成砂状,自有民夫推着小车将他们运走。
大鉴炉前,有六人在推拉着鼓风机,有两人待命负责铲铁砂进炉。
这炉子两个时辰出一坨铁水,铁水从炉子腰部的孔隙中流出,引入边上的方塘中。有四个工匠负责用柳棍在方塘之上炒铁,其中一个人负责撒污泥面。
什么是污泥面呢?
在厂区靠近河边的一侧,有个大泥坑,里面堆满了从厂外运来的污潮泥,工人们在把泥坑中的污潮泥一瓢一瓢的舀起来,倒在边上的空地上晒干。晒干后用筛子筛,筛成如细面一般,所以叫做污泥面。
污泥面作用是溶剂,通过搅拌来实现氧化处理,使得生铁炒成熟铁。
这样一个大鉴炉,一次可以容纳铁砂两千六百多斤,一天一夜可以出铁七百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铁炉。
赵辉在厂区内行走,眼前尽是一片忙忙碌碌的样子,工匠们也不认识他,只是见他衣着光鲜,估计是哪里的官,但大家都忙于工作,没人理睬赵辉这个“小官”。
赵辉也乐得自在,带着长随铁阁四处看看听听,感受一下这大明朝的大型工厂。
看完京师大铁厂,赵辉颇为高兴,千里之行,总算是往前迈进了一步。
铁阁谄笑道:“爷,刚刚打仗回来没多久,就要忙这些,可不要累坏了,我带您去乐呵乐呵?”
赵辉笑道:“哦?去哪里?”
铁阁邪邪一笑,“去了您就知道了,保管没去过。”
铁阁带着赵辉坐上马车东绕西绕,进了西直门,路过了朝天宫,经过了金城坊、咸宜坊,到了阜财坊一座华丽的宅子前,这才停下。
宅子中立时有穿着得体的青衣小厮上前来迎接。
“别卖关子了,这京师诸坊当时都是我卖的地,这里有啥我还不知道么?”赵辉笑道。
铁阁笑道:“这里有个出了名的乐户,从小便出落的娇美非常,人唤粉孩儿。如今已经亭亭玉立,到了寻人梳拢的年纪了,现正满京城寻觅良配呢?”
赵辉不解,“既然是乐户,给钱就是喽,谁出的钱多的就归谁开元宝呀,这还不简单?俗话说鸨儿爱钞,姐儿爱俏。难道那姑娘的老鸨不是这么想的?”
铁阁从小就惯会玩,十余岁在家乡就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对其中门道的熟稔恐怕赵辉这辈子都难以望其项背。
他来京师没几个月就对京城大大小小妓院、赌场、戏院了如指掌,看来,他天生就带着玩的本事的。
小厮将赵辉领进门,请到花厅落座,然后自然有模样端正的小婢女端上来瓜果茶水。
赵辉正好又饿又渴,连忙痛饮了好几盏茶,又吃了几片瓜。
见赵辉差不多了,铁阁便赏了小厮几贯钞。
小厮便带着赵辉继续往里走去。
赵辉不知道的是,刚刚几贯钞还只是花茶钱,是进门的第一笔花费,这时候还见不着美人面呢。
进了二堂,只见眼前的院落粉墙鸳瓦,朱户兽环,飞檐映着绿油油的高槐,说不出的清雅高贵。
这时又有待客的傧相出来,请赵辉落座。
奉上几道精致的小菜与山西的美酒,请赵辉吃饱喝足再说。
赵辉也不客气,心说来都来了,吃饱了饭才有力气啊,没毛病,吃!
边吃边听铁阁在他耳边解释,将这家乐户的小姐生平事迹说了个原原本本。
原来这家人姓陶,陶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