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总督府行辕。
安南王府的内侍来寻铁阁,将铁阁请到王府。
内侍一脸谄笑:“铁公,劳烦跟总督大人递个话,我们家王爷新得了几名秀女,想请总督大人先鉴赏鉴赏。”
铁阁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不好吧?哪有王爷给大臣送女人的?”
那内侍脸笑得跟一朵菊花一般:“哪里不好了,我家王爷说了,总督大人对王爷有再造之恩,送几个秀女服侍大人起居,要不是王爷职责在身,王爷他说了甚至愿意入府伺候总督大人。”
铁阁笑着摆摆手:“过了过了,王爷千金之躯,怎可如此。”
那内侍凑近铁阁,贱笑道:“铁公,奴婢也给您预备了三名,不说倾国倾城吧,那也是娇嫩可人。”
铁阁哈哈大笑:“是嘛?你有心了。”
那内侍还兴致勃勃地介绍他挑的那几个美女,“那几人,可真是环肥燕瘦、诸般美貌各不相同,要不是奴婢……连奴婢看了也想要。”
内侍淫笑了几声。
铁阁笑道:“我家老爷好名声,命我不得往府内进美女。”
那内侍惋惜不已。
铁阁眉毛一挑,调笑道:“不过呢,后院的厨娘、粗使的丫鬟,还缺两人。”
内侍顿时笑了,“奴婢明白了,明白了。”
铁阁拍了拍他肩膀,笑道:“办事严密着些,别让外人瞧了去,有些人就喜欢多嘴。”
那内侍笑开了花:“奴婢省得。”乐颠颠地去了。
黎饿自从投了赵辉,摇身一变,竟然成了陈朝后裔,封安南王,从一个造反小头目,变成世袭罔替的陈王爷。
如今宫室也有了,女人也有了,除了没有权力,其他想有的都有了。
除了混吃等死玩女人,黎饿便成天想着怎么巴结赵辉、讨好赵辉。
铁阁把这事禀报给了赵辉,赵辉有些生气。
“让他别老给我送女人,我女人已经够多了。让他有事没事想想怎么抓住黎利,用他的猪脑子想想有什么认识的黎利旧臣在逃的,统统联络上,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黎利给挖出来,明白吗?”
铁阁委屈道:“安南王他这不是不敢嘛,他一个藩王,哪敢联系叛贼旧臣?”
“让他放心大胆的去,他现在是钦命的安南王,有责任剿灭不臣。”赵辉并不在意这些。
黎饿没有兵权,黎利的旧臣也不会投靠他,翻不了天。就算黎利旧臣能重新起事,也只会重新立一个“陈朝后裔”。
“朝廷已经下了圣旨了,命我班师回朝。”赵辉叹道。
铁阁乐道:“爷不想回家么?”
赵辉哈哈笑道:“想,当然想家,可是黎利一日没抓住,我就一日不敢掉以轻心啊。”
“别怪小的说句难听的,爷是太把黎利当回事了,他就是一造反头子。现在兵马全丢光了,拥立的伪王也解送京师砍了脑袋了,黎利他不可能东山再起了。”
赵辉点点头,“但愿如此吧。”
京师,内阁诸老正在议事。
大明朝由朱棣时期的对外开拓开始全面收缩,转向文治,相应的,长于边事的杨荣也渐渐失势,长于文事的杨士奇后来居上,成为了内阁首辅。
杨士奇对于拥兵在外,形同安南太上皇的赵辉很不放心,多次建议朱瞻基召回赵辉,改派人去总督安南。
这回朱瞻基终于同意,下诏令赵辉班师回朝,杨士奇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商议新任总督的人选。
杨荣道:“安南总督非同一般,武臣中有统兵经验的勋戚已经不多了,选谁都不太合适。”
杨士奇笑道:“勉仁(杨荣字)说得不错,武臣中有统帅经验的死的死,老的老,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杨溥看了看二人,没有瞧出不对劲来,便主动发言道:“能统帅大军的勋戚,在朝的,只有英国公张辅,在外的只有镇守云南的沐晟和镇守宁夏的陈懋了。”
英国公张辅是辅政大臣,不可能让他挪窝的。陈懋镇守宁夏,那里是西北边关重地,也走不了。沐家永镇云南,沐晟也不方便走。
掐指一算,武臣中竟然还真没有合适的人。
杨士奇便把这三个人选都否决了,大家也没话说。
金幼孜心念电转,杨士奇这家伙肯定藏着后招呢,内阁诸臣中,只有杨荣与自己有边事的经验,东杨与西杨的明争暗斗是不公开的秘密。
便开口道:“勋戚无人的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