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和南部的三分之二占领区,已经是武国的利益范围了。若是再有世家过来,武国的利益肯定是要受损的。
而且,不光是这些看得到。看不见的地方,也有。现如今武国是商官城算是大汉跟西方各国的贸易枢纽,给武国带来了巨量的利益。
那其他世家过来之后,肯定会抄作业的,到时候这部分利益也会受损。
“已经联系吾等了。”王淦点点头,道:“武威段氏。”
“段家啊。”王导有些意外。
段家可跟王家不一样,段家那是郡望世家,段氏出自郑国之共叔段,段会宗子段正任武威太守,自上邽徙居姑臧,段会宗孙段颎是 “平羌” 名将,官至太尉。
这可是实打实的一流世家。
真要是来了这里,那王家可不一定是段家的对手。
“段家是什么意思?”王导问道。
王淦回道:“跟吾等合作,他们会要北边那块地方建国。”
“怎么合作?”
“就是这商官城。”王淦指了指脚下。
“怎么说?”
“扩大锦官城规模,两家一起经营。”
“这不可能。”
王导断然拒绝。
......
成都,丞相班房。
刘平有些纳闷的看着诸葛亮,问道:“你的意思是,段家,要拿自家的所有耕地和佃户,换一个建国的机会?”
“没错。”诸葛亮点点头。
“可是为什么?”刘平不理解:“以段家的情况,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似乎有不少段家人在翼德那里当差呢,怎么突然要出去建国了?”
“不是很清楚。”诸葛亮摇摇头:“酌君酒楼那边没有消息传来,要不要去问问?”
刘平摆摆手:“倒也不用,段家想去就去呗。他们选的哪个地方?”
“北边那一块地。”诸葛亮回道:“那地方大概有三十多万人口吧,目前是敦煌代管。只不过人口有些流失,好多人都去了武国。”
“人口流失跟咱们没啥关系,让段家自己去操心就行。”刘平对此倒是不在意:“段家具体是什么想法?”
“王家的要求差不多,但是他们希望能够带走一批读书人。”
“不行。”刘平直接拒绝。
诸葛亮尴尬的笑了笑,道:“人家段家自己培养的读书人。”
“哦?”刘平愣了一下。
诸葛亮解释道:“段家自己有族学,不过他们不光教育自家子弟,也会从普通百姓中选有天赋的孩子教导。”
“原来如此。”刘平颔首:“这么说的话,倒也不是不行。一共有多少人?”
“三百多个。”
“这么多?!”刘平又有些纠结了:“三百多个读书人啊,他们要干嘛?为什么不放出来给咱们用?”
“放出来了,科举没通过。”诸葛亮又补了一句。
“啊....科举是有些难哈。”刘平有些无语:“既然如此的话,那就让他们带走吧。”
“段家的意思是,要在那里搞汉化教育,这三百多个读书人,都是要放出去地方开办学社,让那些外族人学习汉话的。”诸葛亮又补充了一句。
“早说啊。”刘平听到这话,立刻换了一副嘴脸:“这必须要大力支持。跟段家说,汉化当地的事儿,汉王这边大力支持。所有教材,成都这边包了。另外,他们的读书人也可以来成都,去礼部和翰林院进修。”
“啊?”
“啊什么,你就这么跟段家说就行。”刘平敲了敲桌子:“另外,让段家派人过来,这事儿该有的流程还是要有的。他想建国,还得汉王给他加冕呢。”
“属下知道了。”诸葛亮拱手应下来。
“对了。”刘平一拍脑袋,又想到了什么:“段家这个事儿,让徐干宣传一下,这么长时间忽然又多了一家,是个好事儿。而且段家这种累世豪门,必须得好好宣传一下。”
“重点就宣传段家是为了让那些野蛮人感受一下大汉的荣光,去给他们带去文明的。”
诸葛亮每次听到刘平说这些话的时候,都觉得怪怪的。尤其是刘平说这些话的时候,那个精神状态。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诸葛亮总觉得刘平有些恶趣味在里面。
最明显的就是那一句。
让大汉再次伟大。
意思跟中兴汉室差不多,但是吧刘平每次说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