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八,科举开考。
这一科,想要考中状元的人有很多。
有在成都上了大学的蒋琬,也有已经历练了几年的诸葛亮、司马懿;还有从荆州来凑热闹的庞统。
刘平在看到今年应考的名单时,也震惊了一下。
不光是因为冒出来一个庞统,他还在名单里发现了另外一个名字。
董允。
蜀汉四位贤相,除了还没出生的费祎之外,这可就都来了啊。
“这一科,熠熠生辉啊。”
“哦?”刘备看了过来,问道:“怎么?有什么值得德安你关注的人才吗?”
今儿个科考,刘平和刘备两个人都要露面的。现在两个人就在考院后面的考官房里。
“可不少啊。”刘平笑着回道:“今年这一科的质量,要远超往年。”
刘备愣了一下:“比第一科还厉害吗?”
“没错。”刘平笑了起来。
开玩笑,就是只有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参加,那这一科的含金量也是极为夸张的好吧。
现在又多了蒋琬、庞统、董允、庞林等人,这一科可以说是群星闪耀。
刘备很开心。
刘平也开心。
两个人嘿嘿笑起来,搞得在场的其他人都觉得背后凉凉的。不知道这兄弟二人在笑什么,只觉得挺渗人的。
今年的主考官是郑玄,明经科和进士科的考卷都是在郑玄的主持下出的,刘平也看了,卷子出的非常有水平。
第一天考试结束之后,刘平和刘备就离开了考院。他俩就是来看看,肯定不可能一直等到考试结束。
最后放榜之前,刘平过目,刘备拍板就行。
其实现在刘备和刘平两个人的政治生态位是比较离谱的。刘平换一个主公,刘备换一个丞相,都不可能呈现出现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位。
说句不好听的,在刘备集团内部,刘平和刘备两个人甚至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位。
这里面有刘备信任的因素在,但更多的是刘平从没有越雷池一步去碰军权。
两人兄友弟恭的前提就在这里。
从考院离开,刘平回到班房,先见了大汉采买衙门一把手。采买衙门一把手,官名是采买督办,官阶等同于各部员外郎,不算低了。
这位采买督办,本就是礼部的官员,名叫郑实,长安人,第一科的考生,没有进士出身,但也是个举人。
郑实今年快四十岁,刚入仕的时候其实是在成都县衙,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此人并非普通百姓出身,家里在长安也算殷实,祖上也出过千石官。
他之所以被选中做这采买督办,是因为他精通胡人语言,而且对各地风土人情也颇为了解。
而且郑实在成都很有名,甚至有传言想要嫁给他的女子据说能从成都排到梓潼了。
“属下见过丞相。”郑实是个老帅哥,按照现在汉人的审美,这是顶级帅哥了。
看到郑实的模样,刘平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种离谱的传言了。
“这一次让你过来,就是跟你交代几句。”刘平示意郑实坐下来:“大汉采买衙门,主要是为了跟各国交流,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地形地貌你明白吧?”
郑实闻言一愣,随后开口道:“下官明白的!”
刘平笑了笑,道:“当然该做生意的还是要做生意的,这是你们的基本任务。但是关于做生意这一点,某有几个要求,你要切记。”
郑玄连忙点头。
“这第一,大汉有的东西我们不要,都有了还买回来干什么?”
“这第二,大汉没有的东西我们不要,我们都没有他们还不给上供,还要我们买,这不是看不起我们吗?”
“这第三,南海诸国某看着不错,应该有不少咱们大汉缺少的,你们啊,可以先从南海诸国开始做买卖。”
三条要求说完,郑实先是懵了一下,随后就明白了刘平的意思。
“丞相放心,下官毕竟办妥当。”
看到郑实严肃的模样,刘平又道:“毕竟是出访他国,这一路上控有风险,某已经跟都督府和兵部沟通过了,你们采买衙门可以组建自己的护卫队,具体编制数量,装备数量,你自己去问兵部。”
郑实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连忙又答应下来,嘴上说着感谢。
等郑实回到自己的班房的时候,他才回过神来。
“丞相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