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话外的意思是......”
“嘶......”
郑实倒吸一口凉气,随后眼神之中精光闪烁。
“此事合该某的机会来了,能否封妻荫子,就看这一遭了!”
......
建安二年,四月初一,成都科举放榜。在前一天晚上,刘平和刘备已经拿到了科举的排名。
第一名,诸葛亮。
第二到四名是司马懿、庞统、董辉。
庞林第六名,庞野第九名,董允第十名。
刘平对这些历史名人不意外,让他意外的是,考中第四的董辉,第五的蔡翔,第七、第八的刘慵、刘忻。
让人拿来资料,刘平仔细看了一下。
董辉是武都人,竟然还是董川的堂兄,比董川大七岁。
蔡翔更有意思,他是交趾来的。
刘慵和刘忻两个人没啥好说的,这两个人参考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这是他们老刘家的人,算是刘平的堂弟,比刘信还小一些,两个人是一母同胞的双胞胎兄弟,今年都是刚满二十岁。
这两个人也是自武都开始培养刘家子弟以来,最出色的成果。
刘慵、刘忻两人是没办法来丞相班房的,这两个人已经被刘备预定了。剩下的诸葛亮、司马懿本就是丞相班房的人。
也就是说,今年这一科,最大的收获就是庞统兄弟三人、董辉、董允、蔡翔六位了。
尤其是庞统,那可是跟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啊。
“才第三?!”庞统看着榜单上自己的排名,一脸的不可置信。
虽然他不觉得自己稳赢诸葛亮,但保底也得是第二名才对。没想到竟然又被司马懿给压了一头。
关键是,司马懿为什么也要参加科举啊?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庞林和庞野看到他如此反应,前者忍不住说道:“你好歹是前三,按照成都的规矩,进士及第的功名,我跟山民两个人只有进士出身。”
庞野倒是无所谓,单以才学来说,同辈中人他谁都看不上。但在实务方面,他就力有不逮了。正因为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对名次并没有太高的期望。
能拿到如今的名次,庞野也很满意了。
而且.....
“吾等关心名次做什么?”庞野忍不住开口说道:“难不成你们两个人还真打算留在成都做官?”
“额,倒也不是。”庞林摇摇头。
庞统却一脸认真地说道:“自然是要留在这里的啊,来都来了,回去是不可能回去的啊,成都这里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你胡言乱语什么呢?”庞林忍不住打断了庞统。
“大兄你未免太无趣了一些。”庞统停下来,然后道:“两位兄长多担待,统心意已决,不回去了。”
见他说的认真,庞林和庞野两个人点点头。
其实两个人早就有心里准备了。眼下听庞统说的瓷实了,也就不再多问。
庞林直接说道:“那你留在成都,某跟山民先回去。再不回去,怕是没有机会了。”
“多谢两位兄长了。”庞统对两人长长一礼。
两人都没有多说什么,火速赶回了客栈,收拾了行囊,直接当天下午就离开了成都。
等第二天礼部那边过来问的时候,就只看到了庞统,问及庞林、庞野,庞统直说两人家中有事儿先回去了。
礼部的官员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儿,就直接报了上去。
因为这是前三十名的考生,要送到丞相班房的,消息层层上报,很快就报给了刘平。
刘平在得知了之后,虽然觉得遗憾,但也明白过来,这三人里恐怕除了庞统是一心投汉王之外,剩下的两人怕是还要等庞家的态度。
但是庞统都来了,庞野还娶了诸葛亮的二姐,有这么一层关系,刘平自信,这两个人日后必定也是他大汉的忠臣。
也因此,刘平直接回了礼部,此事不用在意,保留两人的功名,剩下的人递补上来。
就这样,原本两个拿不到进士名额的考生,第二天被告知自己被补录,得了个同进士出身,顿时大喜。
放榜后的第五天,庞统第一天上班,穿戴整齐之后,迈着轻松的步伐,朝着丞相班房而去。
庞家颇有家资,在成都城也是有房子的,虽然离丞相班房有些距离,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走在成都的街道上,晨光熹微之中,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