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贡献一个西红柿蛋花汤?”林年也积极响应 。
“我还可以做个茄汁大虾。”顾蓝尹继续贡献自己的菜谱。
“好期待今天的晚饭啊。”陆姳手里不停,一边感叹着。十个人干了一天就把第一批西红柿采摘完了,节目组全程跟拍,看到她们的人多效率还行就没提出帮忙,不过还是从他们这里得到了一筐西红柿享受胜利的果实。
“微信到账4218元。”
十个人仿佛没见过世面一般围着中间商,看他指挥雇佣的工人将一筐筐还未彻底熟透略微有些硬的西红柿被抬到货车上,倾入车厢。
“这样就可以了吗?”
“这两筐采摘得过熟了,不适合长途运输,下次你们要按照这一筐的西红柿的硬度来采摘,七八成熟就行。”
“好的。那我们先走了,过几天采摘了新一批的再给你送过来。”
“4000多块钱是多还是少啊?”
林年开着电动三轮车载着五个人一起回家,其他人骑着电瓶车坠在后面,车上的程卓婷忍不住问道。
“不知道啊,不是说西红柿的采摘期有一个多月么,咱们现在只是采摘的第一波,不知道距离下一波采摘是多久,如果一周才一次,每周都能赚2000多块钱的话,一个月不就是4次?那就是8000多块钱,对吧?”
“账是这么算没错啦,但是西红柿的批发价是不是也会变,今天的西红柿多少钱收的?”
“1.1”
“那就是3800多斤,还怪多的。”任宛掏出手机点开计算器,计算了一下。
“刚刚在路上听到你们算账呢?”林年把车停在院子的棚子下,摘下棒球帽,捋了捋凌乱的发梢。
车上的人等她把车停稳,纷纷跳下车来,骑电动车的也陆陆续续驶进大门,“林年,你把三轮车往里推推,我停这里就关不上大门了。”陆姳喊道。
来到客厅,林年提议大家把账算算,这样对之后的安排和收入也有个预想。
“田姐,你们当初租地的话,总的价格是多少,包括西红柿和辣椒?主人家应该是把他们种子和前期管理的费用都算在了里面吧?”
“地租的成本按照一年两季,一季600元租的,这样一亩地就是1200,但是如果到拍摄期间正好还可以种植作物的话,之后退租给他们家的话,会同样把种子费、管理费、人工费用转给我们。大棚的话,因为他们的大棚是可以长期使用的,所以只是在土地租金的基础上加了200元的使用费用,每个大棚850元。”
“好的,谢谢田姐。”陆姳在账本上记下数字。“那就是4亩地4800元,大棚先不算。”
“我们之前买肥料和器具的价格是多少钱来着?”谭婉问道。
“我查一下微信支付记录……一共是550,老板抹零了。”
“但是喷雾器这些成本要全算在西红柿里吗?辣椒还有后面西葫芦、黄瓜都要使用,它属于耐用消耗品吧?”
“那就把这些东西单独列出来……不对,付钱的时候是一起付的,没有明细,那就以后的计算利润的时候,不算这些东西了。还有药物的成本,前期管理主要算在了租金里,膨果期也打了几次药防治病虫害,一共是2320元。所以算下来两亩番茄的成本在:2400+550+2320=5270元。”
“这次的收入是4218, 如果之后还可以采摘3到4次,考虑到西红柿价格的波动,今天那个老板说1.1是高价了,往年都是0.6-1.5之间波动,咱先按照最低价格算,毕竟后续其他农户的西红柿也开始上市了……今天采收的这些一共是3814斤,按照3800斤,0.6元算就是2280元,那就是后面这一茬西红柿采摘期结束,咱们还能再收入至少6840元,加上这次一共是多?如果按照1.5算就是每次5700元,一共多?”林年也掏出手机计算价格。
“所以按照总收入多算的话,才赚这么点吗?按最高价算赚得也不是很多欸。”林沛岚不由得发出感叹,“农产品市场价这么不稳定的吗?我记得帝都超市的西红柿将近3块一斤,我还嫌贵,结果农民到手才这么点钱?”
“咱们成本是往高了算的,后续这些成本抹除的话,还能多赚一点。不过,是的,农民就是赚得少,菜农其实已经是相对好一些的了,毕竟蔬菜比粮食的价格高而且成长周期短。”
节目播出后,跟林沛岚发出同样感叹的不少,豆瓣小组里一个飘红的精华帖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