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价格大调查!”
1:我先说我们家的,我家就是鲁省当地的,西红柿零售价就在1.8\/斤,考虑到我们这里也有种植的,运输费用也比较低,所以价格偏低。
2:我在上海,不同的西红柿价格不同,但基本上都在2.4\/斤往上。
随着讨论的人变多,更多人关注到农民的收入上,微博上甚至出现了热搜词条,被节目观众看到,转回小组。
“陆姳,你有没有单独给西葫芦和黄瓜记账呀?我也想看看到时候我们可以卖多少钱,毛利润有多少。”
“哦,之前只是按照内容和日期记得账,那我重新做个表格,然后分类管理吧,然后我把各自得表格分别发给各小组的小财务?”
“好的。”聊过天,谭婉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呀,竟然7点了?咱们算了这么长时间呢?你们没人喊饿呀?”
“看我手里是啥……”任宛举着手里的零食给谭婉看。
“给我分一点。”林年和谭婉异口同声把手伸过去,一边接过零食,一边问:“晚上谁做饭?”
“能不能叫外卖啊……”
“村里也没人有人送啊……”
“我记得出村500米那里不是附近的小中心么,那里有个饭店就可以点菜吃。”
“节目组会不会不允许啊?”
“不然就吃面吧,我来煮,咱们用俩锅一起应该比较快。然后林年帮我切葱花,搞调料。”
“那我们干脆去大棚加会儿班得了,我看到一些西葫芦和黄瓜已经可以定植了。”
“啊……这么卷的么,好想躺平啊……”最常喊累的任宛过不然再一次嚷嚷起来。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其实不是女人的锅,而在于人本身作为一个群体性动物同时也作为个体必然在和另一个个体产生关联的同时也产生矛盾。
一个宿舍四个人就会产生无数的生活习惯上的磨合问题,更何况是在一个综艺节目里,十个人不只是生活在一起,工作也在一起,因为个人脾性,很多小矛盾则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说任宛吧,人不错,但是力气小,干活儿慢,人一多就总是磨洋工,很多人想说,但是毕竟在拍节目,总不希望把矛盾闹大。
崔灵灵和任宛参加过同一个节目,对她的脾性了解更多,只好找了个节目组排不到的地方,捂上麦,明里暗里提醒了几句。
然而任宛却说:“放心吧,我这是打造的人设,只是嘴上说说,但是你看我干活还是很积极响应的,不是么。而且,我看到别人干活,可是可劲儿地开夸了的,我觉得提供情绪价值也很重要。”
然而话是这么说的,节目外的观众可不这样认为,早就因为她总是嚷着“卷呐,躺平呐”,喊累啊,干活慢的问题吵起来了。
#[聊天室]小组作业好怕遇到这种人啊……
1:干活不会干,喊累第一名
2:我真的无语,我们有好几次小组作业,每次都有人别人也分配任务,她就开始推三阻四。
3:别提了,公司这种人更多,我都想换组了。
4:友情提示楼上,换组也不一定管用,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楼上上,这可不是女生的锅,我遇到的男同事更茶……
5:播出到今天一共才干了多少活儿?施肥她不在林年组,后来也没去帮忙,弄种子也只是沾了两下手,播种子别人弄完了三行了,她还在第一行,最后还是程卓婷干完她那一块床土过去帮她种完的;摘西红柿是大家一起摘的,但是别人都摘完两趟到头了,她才摘到中间,人家毛苑跟她摘得同一垄超出她那么多,结果她叫人家等等她……,现在又这样,我真的无语。
6:不理解,这是想黑红么?打造人设也不能是这样吧?
任宛的团队也在关注播出的情况,经纪人紧急联系了《四时农》的制作团队,辗转找到了制片人的电话。
“喂,杨姐,最近的舆论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我注意到大家好像对任宛的评价不是很高,我想问问剪辑内容我们有多大的商议空间?”
自从节目制作播出以来,制片人和导演已经接到了不少电话,有经纪人,也有品牌方找上门来的。
“你目前看到的这些内容已经是我们尽量减少剪辑她的话后的结果,如果再剪辑的话,当初签约的时候预定的占播出时长的百分比就没法保证了哦。”
“会减少多少?”
“我们一小时的节目,当初任宛签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