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几具烧焦的残骸,已经无法辨认。据那些太监们说,这些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
朱允炆的死,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围绕着他的下落,流传着许多传言。
有人说他逃出南京后,出家为僧;有人说他乘船外逃,因此朱棣后期才派郑和七下西洋,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但皇宫的这一把火,在当时却解决了朱棣面临的大难题。
毕竟,造反就是造反,朱允炆的消失,让朱棣不再有任何心理障碍。
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朱棣拜谒孝陵,然后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
七月初一日,祭告天地,宣布革除建文年号,改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
从此开始了明太宗、永乐大帝二十二年的统治。
从革除建文年号这个举动,大家就应该能够看出来,朱棣对于靖难这件事,自身就有着很大的心理负担。为了消除这个负担,甚至出现了洪武三十五年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而且这种心理负担并没有随着朱棣的登基而消失,而是一直贯穿着朱棣的后半生。
甚至成为了朱棣内心最不可触及的逆鳞,在朱棣后面的执政中,他许多错误的执政方式,即使有朝臣进谏,但为了体现自己是继承朱元璋的正统,也是硬着头皮执行下去,从而也留下了许多遗憾。
但这是后话了,我们先来讲讲朱棣登基过程中的一些风波,上面我们讲到朱棣顺利登基了,但实际上顺利吗?
并不顺利,甚至说阻碍重重,而且也就是在这次登基过程中,在更是产生一个离奇的说法——诛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