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时空
嬴政的眼中闪烁着惊讶的光芒,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之前这青鸟讲我大秦之事,也未将王翦老将军称为‘战神’,不知这大明战神,究竟是何等的人杰。”
“臣不过匹夫罢了,想来大秦也只有当年的武安君可以当得上战神之名。”王翦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深沉的谦逊。
楚汉传奇时空
刘邦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声音中带着一丝调侃:“不知这大明战神,比淮阴侯如何?”
韩信坐在大殿中,他的目光紧盯着直播间,眼中闪烁着兴致勃勃的光芒。
朱元璋时空
大明的朝堂上,青鸟的声音透过直播间回荡在每个角落,提到大明第一位“战神”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徐达。在场的大将中,徐达无疑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
朱元璋的目光带着一丝好奇和笑意:“天德,莫非你真的在那时还活着?”
徐达皱了皱眉,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嘲:“臣一身伤病,怎么可能活到那个时候。而且,我的岁数与陛下相当,就算臣还活着,如何能上阵领兵啊!”
刘伯温站在一旁,开口说道:“之前直播间讲过,魏国公的女儿是燕王的王妃,以建文帝的心胸,估计也不敢派魏国公出征啊!”
马皇后坐在朱元璋身旁,听到这里,忽然来了兴致,笑道:“天德啊,啥时候把你家大丫头带进宫来,给我瞧瞧。”她的眼中闪烁着对徐达女儿的好奇。
徐达见马皇后开口,立刻答应,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敬意和感激:“娘娘有命,臣岂敢不从。”
李善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恭贺:“恭喜陛下,我大明再得神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大明未来的期待和对朱元璋的忠诚。
朱元璋听了这话,立刻笑呵呵的。
······
【朱允炆一听说耿炳文的军队吃了败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听了黄子澄的建议,立刻决定换人,让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来当大将军,顶替耿炳文去对付燕军。
同时,他还命令辽东的江阴侯吴高带兵去围攻永平。
建文元年九月,李景隆到了山东德州,把耿炳文那些被打散的兵将收集起来,又调集各路人马,号称五十万大军,驻扎在河间。
朱棣一听说李景隆的军队部署,忍不住哈哈大笑。
朱棣决定让姚广孝协助自己的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去救援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临走前,朱棣还特别告诫朱高炽:“如果李景隆来了,你们只管坚守,千万别出战。”朱棣甚至还把卢沟桥的守兵给撤了。】
······
朱元璋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直播间上,李景隆的布阵让他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紧锁。
在紧张的气氛中,朱柏拉着朱棣,惊讶地问道:“四哥,景隆手握五十万大军,你为何不亲自镇守城池,反而撤走了卢沟桥的守军?”
朱棣,尚未历经沙场的洗礼,此刻正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李景隆的父亲,曹国公李文忠,挺身而出,对朱元璋诚恳地说:“陛下,臣有失职之罪。景隆虽有些小聪明,但如此指挥大军,恐怕会误国误民。”
朱元璋迅速回应道:“保儿,九江尚未败北,尚有机会弥补过失。”
随后,他转向徐达,命令道:“你来给孩子们和诸位将领分析一下,为何老四敢于如此轻视九江的大军。”
徐达随即开口,条理清晰地解释道:“从当前局势来看,李景隆的指挥存在三大问题。首先,虽然兵力众多是优势,但五十万大军若政令不严,军心涣散,难以形成合力;其次,朝廷大军多来自南方,而北方已入九月,士兵们难以适应北平的严寒气候,且五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必将成为难题;再者,从朝廷频繁更换将领的命令来看,急于求成的心态可能会导致落入敌人的陷阱。”
大殿内,众人聆听徐达的分析,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宁王朱权忍不住插话:“那么朝廷大军难道没有一丝胜算吗?”
徐达面露难色,说:“南军要想取胜,全看李景隆。如果他能不顾一切,全力猛攻北平城,燕王或许会陷入败局。只是……”
朱权好奇地追问:“魏国公,只是什么?”
李文忠接着说道:“只是燕王敢于如此布局,恐怕是对九江的战术和性格了如指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