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擒获朱棣。
但他们终于在靖难的血雨腥风中赢得了首次大捷。
朱允炆接到战报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建文三年的正月,他大手一挥,恢复了齐泰、黄子澄的官职,仿佛这场胜利能洗刷之前的耻辱,他甚至将这场胜利告祭于太庙,以示天意。
但青鸟心中对朱允炆的决策充满了疑惑。
前线的胜利,与齐泰、黄子澄有何关联?
但南军的胜利却是不争的事实,盛庸的军威因此大振,而燕军则被迫改变了南下的路线,避开了山东这个伤心之地。
朱棣,这位历史上的雄心壮志者,自然不会因一次失败而沉沦。
东昌之战的耻辱,成为了他心中不灭的火焰,激励着他与道衍和尚姚广孝密谋,寻求反击的机会。
在建文三年二月初九日,朱棣站在阵亡将士的墓前,他脱下战袍,将其焚烧,火光中,他的双眼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以此激励士兵们的士气。
“兄弟们,我们的血不会白流!”朱棣的声音在风中回荡,他的话语如同烈火,点燃了士兵们心中的战意。
二月十六日,朱棣再次率领大军出征。面对盛庸驻扎在山东德州的二十万大军,以及吴杰、平安在真定的驻军,朱棣决定利用南军两军分隔的时机,先击破盛庸一部。
三月二十日,燕军得知盛庸在夹河驻扎,便在距离敌军四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两天后,燕军向夹河进发,盛庸则结下坚阵,准备了大量的火枪和强弩以待。
在这场经典之战中,朱棣再次利用了朱允炆的旨意,亲自率领轻骑兵掠过南军阵地进行侦查。
盛庸不敢使用火枪,只能派出骑兵追赶,却无法对朱棣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朱允炆的命令,无疑成为了朱棣最好的护身符,让他在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
“盛庸,你的火枪强弩,今日却成了摆设!”朱棣在马上朗声大笑,他的身影在敌阵前一闪而过,留下一道残影和无尽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