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68章 造纸印刷

第68章 造纸印刷 (第2/2页)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 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三国如烟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戏说嬴政 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 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 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 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 情牵盛世恋歌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 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

满朝”,娄师德、狄仁杰这些有名的贤臣都在里头。

另外,武则天在跟高宗一起执政的时候,还下诏书修订《氏族志》,改名叫《姓氏录》,更明确地规定 “在本朝能做到五品官的都能升入士族行列”,进一步打击了旧的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所以中唐以后就出现 “当官的和普通老百姓,混在一起分不清” 的情况。

当然啦,这些从根本上说还是没动摇那些世家大族和门阀的根基。

门阀政治真正退出舞台,还得等到唐末有个人从物理层面把他们消灭掉。

再加上到了宋朝,民间出现了大量的书院,还有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改进。

而且那时候唐朝没有弥封、誊录的制度,所以社会上就形成了找坐师的风气,大家参加科举之前得先给主考官送自己的文章,最后让考试变得不公平了。

弥封、誊录,这是北宋对科举制度进行的最重要的改革。

弥封就是把试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这些信息封起来贴上,又叫 “糊名”。

考生姓名弥封以后,考官还是能认出他们的笔迹。

为此,宋朝还专门设了誊录院,殿试卷子一律派人专门抄录,然后考官再审阅,之后省试、发解试也陆续推行誊录制度。

另外,北宋还进一步加强了科场的纪律,实行严格的搜身规定,考场里有士兵站岗巡逻,到处查看监督。

技术的革新加上制度的革新,加在一起的效果那就很强了。

宋朝那可是大幅度地增加了科举录取的名额,宋太宗在位的这二十二年,光是进士这一科录取的人就近万名,平均每年能达到四百五十多人。

您再瞧瞧唐朝,总共录取的进士总数才六千多人。

说到这儿,青鸟每次都忍不住惊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大伙来瞅瞅活字印刷的视频!

宋朝的时候,平民出身的毕昇用胶泥做字,一个字就是一个印,用火烧硬,让它变成陶质的。

排版的时候先准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上松香、蜡、纸灰之类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个铁框,在铁框里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

然后用火烤,把混合物熔化,跟活字块连成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让字面变得平整。这就能印刷了。

为了提高效率,经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么交替着用,效率可高了。

在造纸方面,宋朝时期造纸的原料有了新的拓展,竹纸和稻麦秆纸的发展标志着造纸史上的新纪元。

造纸的地方、纸的品种还有加工技术越来越往更广的地方发展。纸的用途在社会上又普及到了各个方面。

虽说宋朝在军事上没啥本事,但在文治方面,那真是前所未有的繁荣。

可没改进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武曌,就只能默默地招揽人才了,但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她的统治集团里到处都是腐朽的保守派。】

······

“以前朕没有这些,但现在朕有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随机推荐: 长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