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时空
刘邦盯着画面上赵匡胤设置的宋朝官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赵匡胤真是聪明人,这官制上不但文武制衡,而且大小相制,都是皇帝最好的保障!”
萧何在一旁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之前就听得青鸟姑娘说过,这宋朝开始,科举之道乃是国家选才之大道,今天看了这宋朝的官制,才知道宋朝如何能容纳那么多官员。”
曹参皱眉道:“赵匡胤构思的很好,可为何宋朝在后人眼中如此不屑?”
张良缓缓笑道:“青鸟姑娘已经讲了,那赵匡胤之后,宋太宗却是没有理解赵匡胤文武制衡的意思,反而重文轻武,导致文官一家独大,由此武事衰弱!”
刘邦也是疑惑道:“文臣和武将有如此大的区别?乃公看曹参打仗一流,做了齐国国相后,也是能力非凡啊!”
萧何也是不理解地猜测道:“可能后世的文人与武将,有了很大的区别,没有我大汉出将入相的传统吧。”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对着赵匡胤的设计不禁拍手叫好,兴奋地说道:“如此一来,国家就无需担忧藩镇之乱了!”
房玄龄则开口言道:“陛下,倘若我大唐如此施行,恐怕不出三年,国家就得破产啦!”
李世民满心疑惑道:“为何会这样?难道这赵匡胤的官制不好?”
房玄龄解释道:“这赵匡胤所设计的官制固然不错,然而所需的官员众多,官员一多,国家发放的俸禄自然就要更多。”
杜如晦也接着说道:“而且,我大唐的军队乃是府兵制,军队的士卒有授田的保障,所以才战无不胜。要是依照赵匡胤的制度来,恐怕日后军中将士会心生怨怼。”
……
宋太祖时空
赵匡胤盯着直播中的“阵图”,脸色渐渐沉了下来,生气地说道:“不知道这宋太宗是何人,居然有如此离谱的想法?行军打仗,当随机应变,怎么能用一张图概括所有!”
赵匡义似乎察觉到了机会,连忙开口附和道:“是啊,皇兄,侄儿们还是要多历练。”
赵匡胤听后,不禁叹气道:“若是子孙无能,这皇位传给他们也保不住。”
赵匡义心头一喜,但表面上却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安慰道:“皇兄春秋鼎盛,不必忧心!”
……
【赵匡胤在开国之后的两年当中,不停地加强中央集权,对军制进行改革,大力推动生产发展,全心全力地巩固统治。
改革结束以后,赵匡胤眼睁睁看着天下到处都是割据的势力,就跟宰相赵普讲:“我睡不踏实哟,因为这床以外的地方都是人家的地盘。”
赵匡胤和赵普讨论一番之后,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决策,下定决心要通过打仗来创造统一的局面。
首先呢,赵匡胤把目光瞄向了荆湖那块地方。
荆南、湖南处在长江中游的要害之处,南北挨着,东边靠着南唐,西边连着后蜀,南边挨着南汉。
要是把荆、湖占了,就能把江南那些国家给割裂开来,给逐个击破创造条件。
就因为这样,赵匡胤决定找个机会出兵荆、湖。
公元 962 年,赵匡胤建隆三年九月,赵匡胤一方面安排兵力守卫西边、北边的边境,防止辽(契丹)、北汉往南抢掠;
另一方面挑中荆、湖当突破口,带着军队往南去,准备开始打统一的仗。
到了十月份,巧了,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病死了,他才十一岁的儿子周保权接了位。
衡州刺史张文表趁机搞兵变,占了潭州,逼着朗州。
周保权为了打张文表,向宋朝求救。
赵匡胤决定用“假道灭虢”的办法,出兵湖南、借道荆渚,想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公元 963 年正月,赵匡胤让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当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当都监,带着十州的兵,打着帮湖南打张文表的旗号,借道荆南。
二月,慕容延钊偷偷派李处耘带着几千轻骑兵,把江陵城给占了,逼着节度使高继冲投降,荆南就这么完了。
这时候,周保权已经把内乱摆平了,知道宋朝想打湖南的主意,为了拦住宋军南下,让指挥使张从富带兵阻拦。
二月底,宋军从水、陆两边一起往前冲,突破了三江口,缴获战船七百艘,占了岳州。
三月,把朗州拿下,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