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的狂风骤雨不仅摧毁了城市的高楼大厦,更将旧有的社会秩序冲击得支离破碎。在那混乱无序的日子里,盗窃、抢劫甚至更恶劣的暴力行径时有发生,人们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往昔依靠法律维系的公序良俗仿佛遥不可及的幻影。
林萌深知,若要重建家园,让民众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一套公平公正、行之有效的律法体系不可或缺。这律法,不仅是约束恶行的绳索,更是保障每一个幸存者权益、引导社会走向正轨的指南针。
林萌决定从最基础的调研开始。她召集了团队中那些曾经钻研法律、从事司法相关工作的人员,又广泛吸纳了城中一些德高望重、素有公正之名的老者,组成了一支临时的律法研讨小组。他们的首要任务,便是收集整理末世之前的各类法律法规资料。城中的图书馆虽在战乱中受损严重,但经过众人一番艰苦的搜寻,还是找到了部分保存相对完好的法律典籍。这些泛黄的书页承载着人类社会曾经的智慧结晶,如今成为了构建新司法体系的基石。
小组的成员们日夜研读,从古老的刑法典到民事纠纷处理条例,逐一进行分析、筛选,结合末世的特殊情况,探讨哪些条款仍可沿用,哪些需要修订。例如,对于末世前关于盗窃罪的量刑标准,考虑到如今物资极度匮乏,人们为了生存可能会铤而走险,简单照搬旧法显然过于严苛。但若是完全放任,又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进一步混乱。于是,他们经过反复权衡,拟定了一个根据盗窃物资的种类、数量以及犯罪者的动机、是否初犯等多因素综合考量的量刑方案。
为了确保律法的制定能够贴合民意,林萌还发起了一场面向全体幸存者的听证会。消息一经传出,民众们纷纷响应,那些平日里饱受欺凌、财物被抢的人们,满怀着对正义的渴望来到了听证会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一位老者声泪俱下地诉说着自家仅有的一点存粮被偷走后,孙子饿了好几天的悲惨遭遇,恳请律法一定要严惩此类恶行;而一位年轻人也站了出来,他曾因在废墟中寻找食物时误拿了别人标记的物资,险些被人报复,他希望律法在判定时能分清无心之失与蓄意作恶。林萌坐在台下,认真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故事,她深知这些声音背后是无数幸存者在末世挣扎求存的艰辛,也更加坚定了要制定一部让所有人信服的律法的决心。
在广泛收集意见之后,律法的初稿逐渐成形。这部律法涵盖了刑事、民事、经济等多个领域,既对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制定了严厉的惩处措施,以震慑不法之徒;又对诸如邻里纠纷、物资交换纠纷、劳动雇佣关系等日常琐事明确了处理流程,力求在细微处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在物资交换纠纷方面,律法规定了双方必须在交换前明确物品的质量、数量、用途等关键信息,如有欺诈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赔偿与惩罚;对于劳动雇佣关系,明确了雇主与雇员的权利义务,保障雇员在付出劳动后能获得合理报酬,雇主也有权要求雇员遵守约定的工作规范。
然而,律法的制定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确保其有效执行才是关键。林萌深知,在这末世废墟之上,重建司法机构谈何容易。没有完备的办公设施,没有充足的专业人员,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她没有退缩,毅然决然地将城中一处相对完好的旧办公楼改造为临时法庭。她组织工匠们修缮房屋、打造桌椅,又从队伍中挑选出一些头脑灵活、处事公正的成员,进行紧急的法律知识培训,让他们初步具备法官、书记员的基本素养。
为了让律法深入人心,林萌决定设立巡回法庭。她挑选出一批经验丰富、能言善辩的执法者,组成巡回法庭小队,奔赴各个街区、营地。每到一处,他们便敲响铜锣,召集民众。在露天的广场上,或是废墟旁的空地上,开庭审理各类案件。这些案件既有事先收集的典型纠纷,也有现场民众即时举报的违法行径。
在一次巡回法庭的庭审中,一个小型营地的两名幸存者因为争夺一把末世前的多功能刀具而闹得不可开交。一方坚称刀具是自己最先发现的,只是暂时放在一旁去收集其他物资,回来就发现被对方拿走;另一方则称是在无主之物堆里捡到的,理应归自己所有。法官依照新律法的规定,仔细询问了双方发现刀具的具体时间、地点,有无旁人见证等细节。经过一番严谨的调查取证,最终判定刀具归最初发现者,但考虑到另一方确实不知情且末世物资珍贵,要求前者给予后者一定的食物补偿,以平息这场纠纷。这场庭审让在场的民众看得清清楚楚,明白了律法并非冰冷无情,而是兼顾公平与实际情况,既能保障个人权益,又能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