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都大帅郭威,要把赵匡胤打入木笼囚车,解往京城。正在这时,辕门官来到堂口报信:“启禀元帅,门外来了位将军,身穿重孝,要求见您。”
郭威问:“姓甚名谁?”
“是澶州副总兵叫史彦超。”
“啊!我那史贤弟到了,快快有请。”
时辰不大,史彦超到堂上。只见他头戴麻冠,身穿重孝,满面尘土,两眼发红,躬身施礼:“参见郭元帅。”
“史贤弟!你这是给谁穿孝?”
史彦超闻听,泪如泉涌:“给我那屈死的兄长史弘肇。”
史弘肇是四大朝臣之一,官拜枢密使平章事,和郭威交情莫逆。史彦超来报丧,郭威一惊:“令兄故去了?他、他、他、他怎么死的?”“唉!被昏君刘承佑害死的。自从昏君登基之后,信任太师苏逢吉和国舅李业,今天害文,明日害武,他们在刘承佑面前进谗言,说四大老臣权势太大,恐其谋反,不如及早除掉,免去后患。昏君传旨,骗我兄长史弘肇和平章事王章、杨彬进宫,走到广政殿东廊下,伏兵四起,把三个人乱刃分尸;又抄了三个人的家眷,好几百口都被杀死。知道我们关系至厚,他们又怕你和我给死者报仇,派出供承官孟业和皇亲李洪义出京,先至澶州将我杀死,再来邺都骗你进京,要暗下毒手。李洪义不忍加害忠良,把真情实话告诉了我,在一气之下我把钦差孟业抓住,押在大牢。特来与元帅送信。”
郭威听完,气得浑身颤抖,“哇呀呀”暴叫:“好哇昏君!杀了史弘肇,又要暗算老夫。你既无情,休怪我无义,我要兵发汴梁,抓昏君,替死去忠臣报仇!”
众将也高呼:“元帅,反了吧!废掉昏君,我们保你登基坐殿!”
史彦超说:“元帅若兴仁义之师,我愿为你粉身碎骨,肝脑涂地。”
军师王朴知道郭威早想自立为王,没有机会,今日正逢良机。忙说:“众位将军,刘承佑大逆不道,不够人王君主,我们保元帅登基坐殿,乐意举手!”
“哗!”那才齐呢!连郑恩都把手举起来了。郭威心里高兴,嘴上却说:“众位将军,奸臣逍遥法外,死者尸骨未寒,百姓还在受苦受难,昏君仍在京都,不忙于立君主。我郭威福浅命薄,刺面的配军出身,成不了大器。咱们起兵讨伐刘承佑,打开京都之后,谁够明主就保谁。”
郭威想称帝,为何又推脱呢?这叫大奸若忠,大智若愚,这样一谦虚,威信更高了。
史彦超一来,郭威想扯旗造反,救了赵匡胤了。他被当场释放,还待如上宾。柴荣又找来张光远和罗延西,弟兄见面,郭威得了五员大将,格外高兴。
从这天起,开始招兵买马,加紧训练,时过不久,兵精粮足,要攻打汴梁。元帅是郭威,军师王朴,柴荣为参军,大家推选赵匡胤为前部正印先锋官,左先锋史彦超,右先锋石守信。郑恩、张光远、罗延西都拨在赵匡胤帐下听令。副元帅王俊留守邺都,余者全部出征。
到了这一天,郭威在校场点兵,宣布军纪,说明兴兵原因,祭完纛旗,高挑“为国除奸,吊民伐罪”旗幡,十万大兵浩浩荡荡杀奔京城。先锋官赵匡胤,带两千人开道,一路上攻关破寨,势如破竹。州府的汉臣,闻风而逃。数日后,打开滑州,歇兵养马,准备战船,好渡黄河奔京城。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放下郭威起兵不提,单表京城。郭威一反,京城就得信了,刘承佑吓得胆裂魂飞,聚文武商议退兵之策。苏逢吉推荐调高平关主将、东平王高行周,去抵挡郭威兵马。圣旨到在高平关,高行周留下儿子高怀德守关,带领大刀将孟金龙、金镗将刘文瑞、还有李奇、毛松明、彭百福、彭百禄等数员大将,五万人马直奔滑州去拦截。到了滑州安营下寨已毕,高行周带兵到滑州城外讨敌要阵。
郭威和众将在临时帅堂,正商议军机,蓝旗官跑进来单腿点地:“启禀元帅,汉朝老将高行周,在城外讨敌要阵,叫元帅亲自出马。不来战,就要调炮攻城。”郭威闻报,吓得面如灰土,半天没说话,暗想:怕谁谁来,高鹞子是我死敌,他一出兵,我这个家雀儿怕斗不过呀!
郭威正在合计,柴荣走过来施礼:“元帅!高行周和我有杀父之仇,今日,我来讨令,正好抓住老贼与我父祭灵。”
“柴荣呀!你哪知高行周的厉害?你十个柴荣也不是他的对手。”
“难道他项长三头肩生六臂?”
“比那还要厉害!高行周乃将门之后,家传回马转林枪,天下无敌。他十二岁鸡宝山报号,扬名天下。老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