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平治天下之本。”
朱元璋(沉思片刻):“嗯,曾爱卿所言有理。人君当以天下苍生为念,秉持中正之道,方可治理好国家。《大学》一书,蕴含着深刻的治国理政思想,朕要让太子及诸皇子好好学习。”
刘伯温:“陛下,《大学》不仅是修身之要,更是治国之纲。让皇子们学习,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治国才能,为我大明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第四幕:时政编类议
场景:奉天殿内,话题转向了时政编类。
陶凯(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臣礼部尚书陶凯有本奏。依汉、唐、宋会要之例,我朝应编类记录时政的书籍,各台、省、府置铜匮藏钦录簿,如此可使朝廷政事有详细记载,便于后世查阅。”
朱元璋(微微点头):“此议甚好。国之政事,需有详实记录,方能为后世借鉴。此事就交由礼部牵头,会同各部门,务必认真编类,不可遗漏重要事项。”
李善长:“陛下,编类时政书籍,可彰显我大明的治理成果,也能为后世子孙提供治国经验。在编纂过程中,要确保内容真实、准确,客观反映朝廷的决策和施政情况。”
朱元璋:“李丞相所言极是。陶爱卿,你要挑选得力之人,组成编纂团队,严格把关,确保编纂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幕:地方军事调
场景:奉天殿内,开始讨论地方与军事调整事务。
官员(上前奏报):“陛下,臣建议罢重庆府之黔江县,并入彭水县。”
朱元璋(思索片刻):“重庆府地处西南要地,黔江县并入彭水县,可优化地方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此事就依你所奏,令当地官员妥善处理合并事宜。”
彭恭(出列,跪地行礼):“陛下,臣兵部主事彭恭与泸州守御指挥彭万里收集四川明氏旧校卒2660人为军。”
朱元璋(满意地说道):“甚好,四川乃西南重镇,收编旧校卒,可增强我大明在西南地区的军事力量。兵部要对这些新入伍的士兵进行严格训练,使其成为我大明的精锐之师。”
又有官员奏报:“陛下,臣建议今后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子知之。”
朱元璋(点头同意):“太子乃国之储君,让他参与政事,可培养他的治国能力。众爱卿要尽心辅佐太子,使其早日成长为合格的君主。”
接着,有官员奏报卫所合并之事:“陛下,臣建议并骁骑前卫于左卫,中卫于右卫。”
朱元璋(说道):“卫所合并,可优化军事布局,提高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此事交由兵部负责,务必做好合并后的管理和训练工作。”
随后,宣布任命与改任:“戊子,以秦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右丞耿炳文署行都督府事,以燕府左傅高显为永平卫指挥使。甲午,以两浙都转运盐使李信为广东行省参政,未行,以为吏部尚书。”
耿炳文、高显、李信上前谢恩
耿炳文:“臣定当不负陛下重托,做好行都督府事。”
高显:“臣必坚守永平卫,保一方平安。”
李信:“臣愿在吏部尚书任上,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
第六幕:城濠察民生
场景:奉天殿内,气氛变得有些严肃。
朱元璋(神色凝重地说道):“甲申日,朕修浚京师城濠时,见督工吏掷役夫锄于水中,此等行为实在可恶!朕已捕吏杖之,并命罢役,遣还临濠夫匠。朕屡屡强调,百姓乃国家之本,官员当爱民如子,怎可如此欺压百姓?”
李善长(出列,拱手说道):“陛下严惩恶吏,实乃百姓之福。臣建议对各地工程进行排查,若有类似情况,务必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刘伯温:“陛下,此事反映出部分官员的失职和对百姓的漠视。应加强对官员的教育和监督,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真正为百姓谋福祉。”
朱元璋(点头说道):“刘爱卿所言极是。都察院要加大对官员的监察力度,若发现有官员欺压百姓、贪污腐败等行为,绝不姑息!”
第七幕:人物与事件
场景:奉天殿内,传来了一些人物相关的消息。
官员(满脸悲痛,上前奏报):“陛下,礼部侍郎曾鲁卒。”
朱元璋(面露悲痛之色):“曾爱卿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为我大明的礼仪制度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幼聪敏,博览群书,参与修《元史》《礼书》,还妥善处理过高丽、安南来贡事务。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