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修撰李叔允以年老乞致仕。】
李叔允(跪地,诚恳地说):“陛下,臣年事已高,精力渐衰,恳请陛下恩准臣致仕,归乡养老。”
朱元璋(看着李叔允,感慨地说):“李爱卿多年来为翰林院尽心尽力,今既年高,朕准你致仕。愿你归乡后安享晚年。”
【随后,朱元璋做出大规模屯田戍边的决策。】
朱元璋(下令道):“遣卫国公邓愈、河南侯陆聚往陕西,中山侯汤和、平章李伯昇往彰德、真定,指挥冯俊、孙通、赖镇往汝宁,李谧、耿孝、黄宁、李青、陈方庸、武兴往北平、永平,董兵屯田,开卫戍守。”
【次日,朱元璋亲自至龙江祭告江淮之神,为出征将士送行。】
【旁白:官员致仕制度,体现了明朝对官员的人文关怀。而大规模的屯田戍边行动,是明朝加强边防建设、巩固统治的重要举措。陕西、彰德、真定、汝宁、北平、永平,这些地区分布在明朝的北方和中原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屯田戍守有助于保障边疆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与此同时,河州卫也有事务奏报。】
河州卫官员(奏报):“陛下,河州卫请以前喃加巴总管府为喃加巴千户所,酋长阿癿等六人为千、百户。”
朱元璋(批准道):“准奏。河州乃西北要冲,如此安排,有利于加强当地管理,巩固西北边防。”
【旁白:河州位于今甘肃临夏地区,是中原通往西北的重要通道,也是多民族聚居区。对河州卫的建制调整,有助于稳定当地局势,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明朝对西北边疆的控制。 】
平乱救灾,维护稳定
【癸未日,广东传来盗贼作乱的消息。】
官员(焦急地奏报):“陛下,广东盗王官坚劫众,攻陷会同县。”
朱元璋(怒发冲冠,下令道):“海南卫官军即刻出击,务必将盗贼一网打尽,严惩不贷,还会同县百姓安宁。”
【不久,传来捷报,海南卫官军成功擒获王官坚及同乱者七十余人,并将其斩首。】
【旁白:广东地处南方沿海,经济繁荣,但也容易滋生盗贼。会同县位于今海南琼海,盗贼的侵扰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官军的迅速平乱,展现了明朝政府维护地方治安】
灾祸频仍,恩威并施定风波
【乙酉日,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官员神色匆匆地进殿奏报。】
官员(跪地,声音颤抖):“陛下,太原府阳曲县突发地震,房屋倒塌无数,百姓死伤众多,请求陛下速速救援。”
朱元璋(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即刻命山西布政使司全力救灾,开仓放粮,妥善安置受灾百姓。工部选派工匠,赶赴阳曲县,协助修复损毁房屋。”
【旁白:太原府阳曲县,地处山西中部,是中原连接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人口密集。地震的发生,让这座繁华的城市瞬间陷入灾难,百姓流离失所。朱元璋的及时决策,体现了他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也展现了明朝政府应对灾难的能力。】
工部官员(领命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督促工匠,尽快前往阳曲县,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丙戌日,关于边疆地区的建制再次提上朝堂。】
官员(奏报):“陛下,应撒里畏兀儿卜烟帖木儿之请,已置安定、阿端二卫指挥使司,以沙剌为指挥同知,亦班藏卜、卜理不花、护出、完者帖木儿为指挥佥事。同时,置失保赤千户所,以答儿木为正千户,世袭其职,隶河州卫。”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撒里畏兀儿地处西北边陲,新设卫所,加强防御,可保边疆安稳。河州卫乃西北门户,失保赤千户所的设立,至关重要。众将士务必恪尽职守,不得懈怠。”
【旁白:安定、阿端二卫位于今甘肃、青海、新疆交界的广袤地区,这里地势复杂,有沙漠、戈壁,也有草原绿洲。设置卫所,有利于明朝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抵御外部势力的侵扰,促进当地的稳定与发展。河州卫作为中原通往西北的咽喉要道,失保赤千户所的设立,进一步巩固了河州卫的防御体系。】
众将(齐声领命):“臣等遵旨,愿为大明边疆,肝脑涂地!”
【与此同时,刑部侍郎茹太素因事降为主事,朝堂上议论纷纷。】
官员甲(小声嘀咕):“茹侍郎不知犯了何事,竟被降职,实在可惜。”
官员乙(摇头叹息):“想必是有失职之处,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