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
【接着,又有一事奏报。】
刑部官员(奏报):“陛下,淮安府山阳县有一民,其父得罪当杖刑,此民请求以身代父。”
朱元璋(感慨地说):“父子之亲,天性使然。但世间也有不亲、不逊之徒,面对亲人患难,坐视不顾。今此人以身代父,出于至情,朕为孝子屈法,释放其父,以劝励天下人弘扬孝道。”
【旁白:朱元璋关注民生,对穷民的救助体现了他的仁德之心。而对孝子的特殊处理,不仅展现了他的人性关怀,更是通过这种方式引导社会风气,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
盐政决策,经济考量
【甲戌日,广西行省关于盐政的事务奏报上来。】
广西行省官员(奏报):“陛下,我省所辖海北、白石四盐场并广州东海一十一场,岁各辨盐一万七千余引,运赴北流、梧州二仓。对于募商中纳银米者,拟定价位。桂林府纳银四两五钱、米三石三斗,浔州府米五石三斗,南宁、庆远二府米四石三斗,并给白石场盐一引;桂林府纳银五两五钱、米四石五斗,南宁、庆远米四石五斗,浔州米五石五斗,并给东海场盐一引。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思索后说道):“准奏。盐政关乎国计民生,定价需合理,既要保障盐场生产,又要考虑商人利益,更要稳定盐价,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旁白:广西地处南方沿海,盐场众多,盐政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盐政决策,有利于促进盐业生产和贸易,增加财政收入,保障百姓生活所需。 】
人事任免,整饬边地
【丙子日,朝堂上继续进行人事任免和地方建制。】
吏部官员(奏报):“陛下,以故元降将锁纳儿加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此人有一定才能,可为御史台效力。”
朱元璋(点头同意):“降将若能真心归降,为我所用,朕自会给他们机会。望锁纳儿加能恪尽职守,为御史台增添助力。”
【同时,关于酉阳地区的建制调整也在进行。】
官员(奏报):“陛下,改酉阳宣慰司为宣抚司,以土酋冉如彪为宣抚使。置平茶、邑梅、麻兔、石耶四洞长官司,以杨底纲为平茶洞长官,杨金奉为邑梅洞长官,冉德原为麻兔洞长官,杨隆为石耶洞长官。”
朱元璋(说道):“酉阳地区民族众多,地形复杂,如此调整,有利于加强管理,促进当地的稳定与发展。”
【旁白: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锁纳儿加的任用,体现了朱元璋对降将的信任与利用。酉阳在今重庆东南部,多山地、峡谷,对其建制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特点,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
军政训诫,屯田戍边
【丁丑日,中书省奏报山西大同都卫屯田情况。】
中书省臣(奏报):“陛下,山西大同都卫屯田二千六百四十九顷,岁收粟、豆九万九千二百四十余石。其屯军月粮,是否依陕西屯田之例,月减三斗,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考虑到大同的地理环境,说道):“大同苦寒,士卒艰苦,月粮暂勿减。待次年丰熟,再依例减之。不可让戍边将士寒心。”
【庚辰日,朱元璋对边塞将领的行为极为不满,遣使赍敕谕大将军徐达、副将军李文忠等。】
使者(宣读敕谕):“将军总兵塞上,偏裨将校日务群饮,对虏之情伪全然不知。济宁侯顾时、六安侯王志酣饮终日,不出会议军事,此非为将之道。今夺其俸禄,望他们立功掩过,若仍不悔改,当别遣将代还。都督蓝玉昏酣,悖慢尤甚,若不自省,将绳之以法。此外,迁民镇修城,此时不宜,军士疲劳,若再使其力役,不仅供给艰难,还恐胡人乘虚而入。”
【与此同时,对官员的升迁也有安排。】
吏部官员(奏报):“陛下,潮州卫指挥同知俞辅,治军严谨,能力出众,升其为太原都卫都指挥使。”
朱元璋(点头说道):“太原乃北方重镇,俞辅当肩负重任,守好太原,保一方平安。”
【旁白:大同地处北方边塞,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屯田将士生活艰苦。朱元璋对大同屯军月粮的处理,体现了他对戍边将士的关怀。而对边塞将领的训诫,旨在整饬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太原,位于山西中部,地势险要,是北方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俞辅的升迁,可见朱元璋对太原地区军事防御的重视。 】
官员致仕,屯田布防
【辛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