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也能拥有一定的军事、司法、人事上的自主权,可一旦与就藩的权利相重合,
至少在法理上,更具有合法性。
这对于朝廷而言,已经不能用隐患来形容,而是相当于明目张胆的创造一个藩国出来。
只是说还没有到“国”这个级别,但实际上,远比高丽这样的藩国威胁更大。
但是,
张璟川立下如此不世之功,若不封国公,
其他的,
陈新甲和王德化实在是想不出来。
就在这时,
田府外的街道上锣鼓喧天。
一队身后插着令旗的骑兵在街道上纵马高呼:
“大捷,大捷,平虏侯亲率辽东铁骑,攻破盛京,生擒皇太极!”
“大捷,大捷,清虏自降国格,向平虏侯府称臣!”
“辽东大捷,平虏侯平定辽东,至此,辽东再无大战!”
,!
一时间,
街面上,
无论是商贾豪绅,还是平民百姓,在一开始片刻的愣神之后,全都疯狂地欢呼大叫起来。
前阵子还沉浸于清虏寇关的紧张氛围中的京城,
一下子成了欢乐的海洋。
随之而来的,
是百姓们自发的山呼万岁之声。
当然,
也有喊平虏侯爷千岁的。
而且,
慢慢的,
喊万岁的声音少了,喊千岁的声音多了。
抛开其他的不谈,
至少在百姓的心中,
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大捷,
预示疲敝的大明,
好像,
又可以了!
……
与整个京城的热闹和欢庆不同的,是皇宫里的安静和复杂。
特别是谨身殿内,
崇祯帝朱由检,看着桌上的捷报,陷入了沉思。
而殿里的几位大臣们,也是冷着一张脸,保持着沉默。
辽东大捷,
但在场的没有一位大臣去恭喜去道贺,甚至连一张笑脸都没有。
因为,
坐大的平虏侯,现在看来,远比清虏的威胁更大!
不知为何,
朱由检的心里,竟有些开始怀念起清虏来了。
毕竟,
清虏寇关或是南下,为的不就是抢一些东西,抢完就跑么。
可若是平虏侯有了反意,
抢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些财货了,而是他大明的江山。
虽说,
平虏侯并没有造反的迹象。
可是,
辽东的兵强马壮、平虏侯府的富可敌国、张璟川的既不听调也不听宣,
很难不让人往谋反的方向去想啊。
朱由检有些不知所措的看向殿内的周延儒和吴甡,但两人皆是低着头,沉默不语。
显然对于辽东的那位侯爷,这两位朝堂之上的党魁,也是一点招都没有。
他们虽不屑平虏侯,但也不想得罪对方。
毕竟在利益上没有什么牵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良久,
朱由检怅然一叹道:
“快,召田弘遇、王德化、陈新甲觐见!”
……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