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处的。
家庭确实需要照顾,一个有家庭妇女照顾的家庭,与一个没有家庭主妇照顾的家庭是完全不同的。
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劳动力减少了。
但是如今是和平时期,妇女在家照顾家庭也没什么。战争期间把她们动员到工厂就可以了。
而且中华民国的各个经济殖民地的工业生产陆续扩大,中华民国的老百姓确实也可以过得更加优渥。
经济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那么回事。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只需要一小部分的人工作,就可以满足所有人的商品需求。那么剩下的人去做什么呢?
自然就是去建设各种项目,或者是从事军事活动。
而中华民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分包给那些经济殖民地之后,需要从事低级制造业的人口就减少了。节省下来的人力,就可以投入高级制造业,或者去建设各种项目。
当一个国家,没有军说活动需求的时候,又需要振兴经济的时候,则会没事做找事做。例如公路已经建设好了,那么那就建设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设好了,那么就建设高速铁路。或者建设场、海底电缆。也可以建设各种城市建设项目,把城市建设得像是花园一样美丽。把什么排水防洪系统建设到非常夸张的地步,把农业灌溉都覆盖性的建设一遍,再或者进行更大规模的农改。
实在没项目做,还可以建设大量的环境治理工程,治理山水什么的。反正那些东西都是可以带动就业的。
就业上去了,制造业也就有市场了,制造业自然也就繁荣起来了。
时代发展到这个时候,生产力不断的进步,负责生产的人可以变得越来越少。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则可以投入到工程建设上去,或者是军事活动上去。
当前中华民国因为要争夺全球霸主地位,所以还不会‘没事找事’的进行建设,现在的政府和财团的建设项目虽然多,但是都是以确保最快发展的前提进行建设的。现在中华民国版图这么大,之前的基础又不是很好,所以又大量的建设项目,不需要没事找事的去建设。
当前中华民国还处于大量建设产能和基础设施的阶段。
首先产能就是生产商品的能力,只要产能上去了,那么一个国家的人民就可以过得很富裕。
因为产能在那里,可以满足整个社会的物质需求。那么这个时候,只需要有足够的活给老百姓做,那么老百姓迅速就能富裕起来。而后世中国产能都过剩了,但是老百姓却还是没有富裕起来,这就是一个被经济殖民的国家的悲哀。
而基础设施,则是为了保障商品生产的规模得以扩大,电力、运输、居民生活可以保障。
所以这个阶段,中华民国的科研经费,主要向民用生产倾斜。让商品生产效率可以更高,让工程项目建设速度得以更快。
日后一旦战争爆发,军用物资的生产也可以更快,建设速度也可以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至于军用技术的研发,暂时维持这个规模就可以了,把核心的东西先住,等后面再进行大规模的军用技术研发活动。
1922年中华民国的钢铁产量,则从之前的1。5亿吨,暴涨了1亿吨的产能,达到了2。5亿吨的产量。
如此之多的钢铁,却很轻易的被中华民国给消化掉了。
毕竟中华民国五亿人口,又不是全都住日本人那种木头房子。而且在大规模的消费汽车,还有各种工业制造活动,以及项目建设都需要用钢铁的。那些经济殖民地也需要钢铁,大量的投资同样也在那些经济殖民地进行。
钢铁产量的猛增,主要和铁矿石的开采建设项目陆续建成有关,而后面还有一大堆的开采项目正在建设。炼钢炉方面则是不缺。
这样的钢铁增长速度,绝对能让世界各国都吓尿。好在沈凝云顾及了一下各国的感受,让下面把公布的数据做了点假。宣布中华民国的钢铁产能,在1922年只有1亿吨。
不过就算是1亿吨的钢铁,那也已经是美国的2。5倍了。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钢铁产能并没有增长多少。这就是美国人口少的问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设起来的钢铁产能市场消化之后,市场差不多就饱和了。没有更大的市场,美国佬自然没办法冶炼更多的钢铁。难道冶炼出来堆着玩?
美国人这个时候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又很多东西竞争不过中华民国,导致国际市场被中华民国咬下大半,美国人的钢铁冶炼规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