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工业在西伯利亚重振旗鼓的结果。大炮兵模式,是很依赖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的。
为了针对苏联可能采取的大炮兵模式,沈凝云则是提出‘大空军’模式。
十九世纪,是海战的时代。
二十世纪,则是空战的时代。
谁能赢得空战,谁就能主宰战争的胜利。
同时在炮兵方面,中华民国则是大力发展自走炮,提高火炮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支援效率。
在经济大萧条过后,中华民国的军事研发单位迎来了一个兴盛的时期。
在那些重要的军事技术研发方面,经费几乎不限。
美国二战时期研发原子弹,参与人员达到二十万。然而此时中华民国,二十万人实在不算什么,而且在个人生产力上,还比历史上的美国还要高。
人力物力之庞大,简直达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
集中二十万人的力量来研究一个项目对于中华民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量的研发项目砸下去,科研产业带动的就业人员不断上升,到了1933年年末,已经迅速上升到了六百万人的规模。
而到了1934年,科研产业的就业规模,更是飞快的攀升到了一千两百万的恐怖规模。研发项目涵盖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工程技术、医疗技术、军事技术等等领域,还有什么激光武器、粒子武器等等目前只有一个概念的东西。
但是这些东西,对于中华民国的科研工作来说并不是只有一个概念。因为沈凝云直接提出了研究方向。
反正是能提高生产力的技术,都有经费和人员。
而那些关乎未来能否占领科技制高点的东西,也都在早早的进行研究和摸索。
研发多年的天罚a3轰炸机,也在这样的背景下,扩大了研发规模。
更强大的发动机,更精密的制造技术,最尖端的技术,都应用到了天罚a3战略轰炸机的研发之中。
这款战略轰炸机,原先的天罚a1未通过,当时用天罚a1的技术成果,设计出了天罚a2中程轰炸机,三千公里的航程,加上一万公斤的弹量,到如今,天罚a2依旧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不论是航程还是弹量上。
然而正在研发的天罚a3轰炸机,在性能要求上,却是远远超出了天罚a1的要求水平。在多年的技术积累下,终于在1934年年中,第一架天罚a3战略轰炸机被制造了出来。
这架轰炸机依旧是由西北飞机制造厂负责制造,并在西北实验空军基地进行了秘密飞行。
试飞当天,沈凝云亲自到场参观。
试飞的结果非常惊人,这款天罚a3轰炸机的最大航程,达到了1。5万公里,弹量达到了31吨,也就是三万公斤的炸弹。
而最大航速,达到了751公里每小时。
造成数据如此变态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这款飞机被制造得非常大,体积是美国二战时期的b29轰炸机的将近三倍。
同时在发动机方面,采取活塞式发动机与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混合的设计模式。整架飞机一共拥有十台发动机,其中六台是老式的活塞式发动机,还有四台则是喷气式发动机。
而在造价上,也贵的吓人,第一架天罚a3轰炸机的造价达到了500万元,当然这是最开始的造价。后面只要形成了生产线,改用生产线进行生产,造价将会大幅度下降,预计到时候一架天罚a3战略轰炸机的造价将降低到200万元,给政fu开出的采购价则是300万元一架。
这样的造价,实际上对于中华民国来说还是可以承担得起的,钱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劳动力。
要用多少个劳动力,以及多少时间才能造出一架这样的飞机的问题。
中华民国有六亿人口,殖民地还有五亿人口。
所以这样的大飞机,对于中华民国来说,大规模制造并不存在什么缺钱的问题。财团本身就是印票子的。加上财团已经将市场大幅度的垄断,各种商品销售,以及政fu税收等渠道,花出去的票子又能收回来。
经济大萧条过后,中华民国真正的迈入了大规模的财团垄断时期。
首先是铁路的国有化,让民资在这一时期的生存更加艰难。民资所制造的商品,要想争夺市场,首先在品牌上和财团是拼不太过的。因为财团掌控着舆论媒体,那些名牌无非就是建立在可靠的品质,以及大力的宣传上。
品牌上没有优势的民资,只能拼价格了。
价格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