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惠,就能卖得动。
但是铁路国有化之后,就不是这样了。国有化后得铁路,财团在商品运输上有优惠政策,运费成本更低,而且优先运输。而民资则要支付更高的运费。
加上财团垄断的各种东西的售价开始拉升,让民资的商品制造上已经没办法和财团竞争了。
多数都已经破产,被财团吞并,少数半死不活的吊着。
而在销售业上,财团的大百货以及基本上垄断了大部分的销售市场。而且有部分的百货商场,已经开始改造成超市的模式进行经营。
小商店已经全部关门,剩下的都是中大型的商店、商场。这些商店和商场,大部分又是财团旗下的产业。
金融业方面,此时的金融投资陷入冰点。没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这个时候又不是吹泡沫的时候。
所以这个一时期,没有太亮眼的投资领域,民资没办法再像之前的繁荣时期那样,到处都是随便投资就能赚钱的时候。
不过财团毕竟不可能垄断所有领域和环节,很多利润不高的制造业环节,都是分包给民资去做。只是那些民资老板,收入绝对不能高于普通工人的十倍,一旦超过就要给工人增发福利。
此时的财团,掌控着原材料供应、运输、能源等等领域,想要垄断一个行业太简单了,几乎是财团想要垄断的行业,此时基本都处于财团的垄断之下。最肥美的市场,已经被财团占据。然后又分成好几个公司,互相进行良性竞争。业绩好的,管理人员就能得到奖励,业绩不好则没有奖励,还有可能下岗。
因此在这种垄断模式下,并不会产生臃肿的粗暴型垄断,反而非常灵活。
抑制了投机,加强了垄断,这也让整个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的速度被放缓了。而中产阶级依旧有很多,但是那些中产阶级更多是靠自己的努力学到了技术和知识,靠真才实学才获得的高收入,普通老百姓也能心服口服。
而那些空啊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致富,则是造成贫富分化的主力军。
财团将那些能赚到很多钱的行业都垄断了起来,相当于这个钱,不会被个人拿去挥霍。毕竟财团这样的庞然大物,股东就那么几个,就算是挥金如土,又能花掉几个钱?而且就算是花出去了,很多也都是水份的东西,真正服务于他们的劳动力实际上很少。
而大部分的钱,都是用来继续发展。
这样的制度下,能够实现相对的公平。自然这还不是绝对的公平,只能说是在这个时代的生产力的水平上做到最大的公平程度了。
一个公平的社会,才能让人信服。
所以垄断是必须的,至于中华民国的《反垄断法》,实际上是用来针对民资的。因为财团垄断一个行业,都会成立或收购好几个公司,从而形成垄断。而一个新兴的行业,如果财团还没有进入,而其中又崛起一个民资霸主。这个时候《反垄断法》对财团来说就派上用场了。
而对于财团看不上的行业,《反垄断法》则能消除垄断,避免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侵害,绝对是一举多得。
此时的中华民国,老百姓根本不需要想太多的东西。
只要肯工作都有工作给他们做,而且收入绝对不会差,都是平均水平的工资规模。工人的工资差距不会大到哪里去。而且工资,足够他们过上不错的生活。
如果想要过个更好的生活,那么认真努力的学习知识,当上公职人员、医生、教师等职业,也能确保成为较高收入的群体。
成为高级技工,或者制造业方面的人才,当上工程师什么的,那么中产阶级是稳妥的跑不了了。
如果还想要更高的收入,那么去当商人。
但并非是谁都有成为商人的天赋,所以对于那些不能成为商人的老百姓来说,现在的生活让他们很满意。
随着新政的开展,四年的经济萧条的影响正在逐步的消退。尽管工资水平降低到了繁荣时期的三分之一,但工资已经在稳步上升,上升速度不快,但是却一直在上升。就业规模则迅速上涨,失业群体在新政施行之后,已经很少有人失业了。
老百姓的工作生活恢复正常,社会秩序也重新恢复。大量民用的公共工程,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让每一个老百姓坚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政fu兴建的公共工程当中,有大量是养老、医疗、教育方面的,以及疗养院、旅游区等等,都是普通工人可以享有的资源。
等于是政fu参与到了老百姓在养老、医疗、教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