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现在北京的快递公司太多了,竞争相当激烈,相互间都在抢业务。我听公司领导说,北京的外资公司和机构也在天天增加,业务也越来越多。现在各快递公司最缺的是有一定外语口语基础的快递员。外语我不行,可我弟弟的外语不错,下个月,我准备让我弟弟也来北京送快递,他今年没考上大学,让他来北京,攒一年学费复读,顺便也能教我点外语。在这里出苦力总比在家待着强,在老家就是有力气也没处使。”
相飞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度过:从一幢楼赶往另一幢楼,在北京城里不停地穿梭,和时间赛跑。“家里人总念叨我,让我注意安全,可我们本身就卖苦力的,干这活儿,把命都拴在自行车上了。公司也没给我们上保险,哪天说没就没了。唉,干一天算一天吧!”
相飞说,现在是没时间,等有时间了,也想像其他年轻人一样,找找对象,谈谈恋爱。等把北京城跑熟了,以后做调度、做老板,像北京人一样生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拴在两条腿上的水果生意
采访对象:李凤英,女,38岁,湖南澧县官垸乡双富村人
人物群体:流动摊贩
人数总量:北京估计30万人左右
群体特征:各居民小区周边
月均收入:11月~次年3月1200元左右,4~8月1500元左右,9~10月1600元左右
李凤英用她右手仅有的3个指头帮顾客挑选着桃子时,心里有点急,天快黑了,三轮车上还剩不少桃子,如果今天卖不完,就得明天赶早市贱价处理了;要是剩得太多,今天就白忙活了,基本上赚不到什么钱了。
李凤英每天卖水果的路线很固定:凌晨5点,赶去10公里以外的批发市场进货,7点之前,去早市把昨天剩的水果卖了;8点之前,得赶到地铁口,那是卖水果的早高峰,也是一天中水果能卖到最高价的时段,如果那个时段错过了,那么收入势必要减少;中午也是水果集中脱手的高峰段,李凤英11点半之前就要推着三轮车到各大机关单位门口,趁大家午休的时候多卖点儿;下午16:30~19点,她又会回到地铁口,等待下班的顾客;为了多卖点儿,她还会在居民区周边多待会儿,因此每天到家都快到22点,然后尽快睡觉。
“看见没,那院里坐着的几个老头儿老太太等着我降价呢!天黑了,他们等着我甩卖。不然,隔夜的水果价儿更低。”李凤英极不情愿地喊着:“大桃5元5斤啊!”果不其然,话音未落,那院里的几位老人立即站起身来,以极快的速度围拢在李凤英的三轮车周围。
一阵挑挑拣拣、一番讨价还价后,几位老人心满意足地拎着桃儿走了。李凤英却皱着眉头,归拢着车上挑剩的桃儿,“他们手太重,这几个桃儿都捏软了。”李凤英看着几个大桃儿直心疼,她从中拣出一个软得淌水的桃儿,大口吃了起来,“吃完能坚持到回家,中午也是一个桃儿打发了午饭,再不吃点东西,真怕熬不到回家呢!”从玉泉路地铁口骑到她在海淀的家最快也需要一个钟头。
“干这行太苦了,你可以看看有几个女的干这个的。”李凤英之所以干这行,也是迫于无奈。8年前,李凤英在湖南澧县的农村老家跟着丈夫做生肉加工生意,一次搅肉时不小心卷进了两个手指头,因为重度感染,不得不将无名指和小指截肢,那次事故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让全家背了一笔不小的债务。
来北京时,丈夫已经40岁了,走遍各招工单位,不是嫌她丈夫岁数大,就是嫌丈夫没什么文化。看到租住房周围的邻居每天推着三轮车卖水果,李凤英丈夫觉得这个活儿比较好“上手”,需要的本钱不多,只要有力气,就能赚到钱。于是丈夫的“流动水果车”开业了。
与绝大部分打工者不同,李凤英没有将父母留在老家,而是把老人孩子都接到了北京。老家的地不多,她和丈夫把家里的地都承包出去。李凤英说:“一家6口都围着那4亩地,没法活。为了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也让孩子能见见世面,2001年,她和丈夫咬牙把两个孩子接到北京上学。”本来丈夫一人工作,可老人孩子都在北京,一个月房租和日常开销至少也得1200元,李凤英让丈夫也给她拼装了辆平板三轮车,她成了丈夫的“同行”。
李凤英夫妇进的都是应季水果,而且品种单一,苹果、梨、樱桃、桃、橘子,不外乎这几样,西瓜、哈密瓜等这样有分量的水果不能进,因为他们的三轮车拉不动,也没利,等转到他们手中,一斤西瓜也就赚个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