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买地的事。
这杨家倒有本事,家家户户吃饭都吃不饱,他还有钱买地?这李家寨子,除了李家,再就是冯家张家,什么时候,杨家老二都跳出来蹦达了?
“李大爷,我们家,孩子一天天长大了,要娶媳妇,不方便,这有空,就准备再搭一间屋起来,所以,您看、、、、”说起来,这些地,都是李家祠堂里的,买一个房间的屋基,就是交钱给他们李家祠堂管事。没敢说家里添了外人!
“噢,这样啊!”里正想了半天,纵然杨家老二有本事修房,也是不能李代桃僵,更不能把他李家这个大族给压了下去吧。想到此,点头:“那就一两银子吧!”
黑,真黑,和那个东家一样的黑。早两年,有人修几间屋的屋基也才一两银子,这会儿,一间屋就一两,这和明抢也没区别了。
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杨大年心疼的摸索了半天,拿出一两银子,换回了一间屋子的地契。
别人家,是没事都坐在家里不动,以减少消耗,节约粮食。
杨家,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又在河边背石头回来,听说,是修房。
还有一个没见过的少年,也在背石头,不知道是他什么亲戚。
王大丫听说杨家在捡石头,想起那年借拌桶的事,这会儿,也不知道杨家会不会给点什么好处,管他的,闲着也是闲着,帮忙捡吧。
梅子跟着王三回了表叔家,喊了表叔娘,但见她好像不太高兴。好在,大丫姐喜欢跟她玩,做什么都叫上她。
这会儿,见大丫在捡石头,而且,杨家姐姐也在捡,梅子连忙上前道:“姐姐,我来帮你捡吧!”
杨家要修房,在捡石头,一传二,二传三,平时要好的王家罗家自然不提,连带着有几家想要与杨家拉拢关系的人,都跑来帮忙了。
“这事闹得!”出门看着来来往往的孩子,还有挖地基、抬大石头,扛大树的王三罗虎等人,
月娘又得为今天的伙食发愁了。
“丫头,少说也有二十多个人在干活,要做白面还是玉米面羹?”现在,也没人会嫌弃羹羹了,“这要做点什么出来招待他们啊!”鱼也吃光了,哪有菜啊。
“娘,要不,就一样掺一半吧!”光吃白面羹,心痛,吃玉米羹,面子又不看。一样一半,就没话可说了。菜,对了,有盐菜啊,“娘,你忘记了,咱们家这么多芋子杆杆的盐菜,还怕罗汉肚不成!”
提起芋子杆杆,杨子千猛然想起,自家墙上的东西,这会儿,还能不能吃?要是不能吃,那她就亏大了!
想起了,就连忙拿了一把刀,进屋里,砍下两大块,拿进了灶房里。
“这是什么?黑漆漆的!”月娘看四丫头在盆子洗了又洗,洗干净了,又舀了水泡上,不解的问道。
“娘,我们都忘记了,墙上的东西!”杨子千指着小木屋,又指了指盆子的物件。
“呀,当真,我把这事给忘干净了!”月娘上前仔细看了又看:“还能吃吗?”
“能吃!”杨子千其实心里也拿不定主意,不过,月娘是需要吃一个定心丸,而不是想听沮丧话的。杨子千不安的,却坚定的说“泡一阵子,等会儿,我们单独熬成羹,看清楚,如果可以,就一起掺进面羹里。”
才不能让人知道,自己家有可以抵饥饿的东西。
等月娘把芋子羹熬好,杨子千不放心的舀了一点在小碗里,紧张的偿了两口!
味道,和新鲜时的差不多。没变味,意味着,这东西,真的保存下来了。也就是说,她们家,不存在饥饿的威胁这个难题了。
压抑着内心的狂热,来西宋差不多快三年了,终于,在天荒年头,都不愁吃了。
杨家的羹羹,都不知道掺了什么,说不出来的颜色,味道却好得紧,特别是撒了点那个什么葱花,真香!还有,那个传说中的盐菜,真好吃!
能不好吃吗,杨子千把自己珍藏的海椒花椒都又拿了些出来,待客,就得有待客的样子。
一群的孩子,几个大人,都撑了个肚儿圆。
罗虎和王三,喝下第一口时,就知道了那种久违的味道。两人心照不宣的相互点头,却微笑不语。这杨家,藏得倒深,这么大半年时间了,他们现在连东西的影子都没见着,这会儿,却又吃上了。
“大丫姐,杨四姐姐家天天都这样吃吗?”梅子想着,要是自己家弟弟妹妹们,爹娘在这儿该好多,他们也可以来帮忙捡石头,来喝这种好吃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