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吃饭,一是开会。我有幸吃过一次奢侈的晚宴,很有仪式感,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可惜我只吃过那么一次,更多的时候是在街头小店吃。至于在家吃饭,只要是自己动手,就没有仪式感的享受,除非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大厨子。而开会也没有仪式感,因为我只参加几个人的会议,像聊天一样。
后来我发现女人化妆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有各种粉、膏、油、笔、剪、钳、口红、眼影等等一小包;端坐桌前,面对着镜子,极从容地勾勒;显得镇定。我想,生活中应该有这种镇定。
于是我便加长了我的洗脸过程,尤其是刮胡子的过程,以前我只是在脸上打满肥皂,刮胡子、洗脸一次完成,而如今我是先洗脸,然后再在脸上用一些“剃,须泡沫”,刮完胡子再来点儿“须后水”,用的都是名牌产品。但那些洋玩艺儿是专供毛重的洋人用的,比如泡沫,我轻轻一挤,挤出的泡沫就足够我剃光身上所有的毛。
因此我得出一个道理,即使你可以消费一些好东西,也未必能得到你所希望的享受。
也许,寻求仪式感的这想法太荒谬。
()
消费的儿子
∷∷ 余华
我儿子还不满3岁,可是他每次出门,都要对我们说:“我们‘打的’吧。”从他说这话的神态上,出门坐出租汽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我记得他刚会说几句话的时候,就经常对我们说:“我不要坐公共汽车,我要坐出租汽车。”我都不知道他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分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我只是感叹自己是在二十五六岁的时候,才知道有一类交通工具叫出租汽车,到了30岁才第—次坐上它,并且在很长时间里不习惯说“打的”这个词。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No。2 完美主义者(8)
当我还在努力去适应今天的这个消费时代,我的儿子生下来就是这个时代的孩子,于是我对他的很多教育就成了张勋复辟:总是很快就失败。虽然他还不满3岁,可是对他来说,他的父亲已经是一个旧时代的产物了。现在他经常对我说这样的话:“我没见过这个东西。”他的意思就是要得到这个东西。完全的消费主义的腔调,他想得到的不论他是否需要,而且他是否喜欢,尽管他现在还不明白这一点,但是以后,我想他这样的腔调只会是越来越强硬。为此我经常不要,同时也经常无可奈何,因为不仅是我的儿子,同时也是这个消费时代的儿子。()
我所厌烦的广告
∷∷ 李永
我打开电视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喊大叫卖啤酒的广告。
我换了一个频道。每次看到大喊大叫的广告时,我总是这样做的。我宁愿观看供求信息、地方戏欣赏甚至“农村各地”也不想观看这类东西。
我的解释是,这些广告不是由厂家出钱播出的,而是由其他电视台赞助的,好让我赶紧换台去看它们的节目。很久以前我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但那是基于另外一种经验:街面上的小商店常常会挂出“挥泪大减价”、“血本无归大甩卖”的招牌,仿佛架起高音喇叭招呼每一个过往行人进店,但我却总是疑心那些招牌是毗邻的大商店为了招来顾客而偷偷放在小店门口的。
还有一个恼人的广告是,一个肥头大耳、表情猥琐的家伙坐在宝座上,直着脖子问还有什么好吃的;一个太监模样的人一路小跑过来,献上一只海碗,极其奴才地说了一句:“皇上,吃××黑芝麻糊??”
我相信这则广告起了分裂社会的作用,因为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既不想当皇上,更不想做太监。
我还要告诉你我反感的另一类广告。“每个月的那几天,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做许多准备工作,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车胎爆了,真倒霉,但最倒霉的还是每个月的那几天——”。最倒霉的是电视观众,亲爱的广告商,因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引发了复杂的心理反应。
准确地说,最倒霉的是女观众。不知从何时起,女人是否还是女人开始依赖于她们是否使用某种产品。幸好我不是女人,否则可能精神会崩溃。
广告就是劝别人买你的东西,但这种“劝”要有分寸,有风度。几年前,北京电视台创办《电视商场》,男女主持人带着观众逛商场,态度和气地为消费者提供参考,男主持人被评论称为“大众女婿”,女主持人被称为“百姓儿媳”。但是,这对男女推销的色彩越来越重,现在,他们不叫什么大众女婿或儿媳了,他们被称作“北京最大的两个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