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叫南希,作风老派,所以这名字也不流行了。南希是旧好莱坞二流影星出身,有点“美国式琼瑶女主角”的味道。现在的孩子,连美国小姐竞选都要找潇洒大方的,名字自然也讲究利索。总统、副总统都是比尔、阿尔(Bill,Al,William和Albert的简称,昵称),年轻人更不消说。
现在中国流行的起名,则似乎是怪与洋。比如回国时,随便一翻报,记住一个名字,叫黄爱东西,据说是写小女人文学,文章没看见,名字是一下就记住了。问朋友,说是在黄爱东后面加一西得来。这真是利害,轻轻松松就把个革命时代的名字转眼之间变作了革命后时代的名字,又有怀旧又有新潮。
我的名字不用改也够特别了。回国时,给一新遇到的女孩留自己的名字,她言语颇有机锋:您也给我们留个中国名!让我大乐。当年,父母给我起了个寻根式的少数民族名,却赶上了今日的时髦。
有一个朋友,到安徽上学,见校刊上有诗人名鳞鳞,写的诗是一颗心碎成八瓣等等。一男生见了,很是心仪,觉得一定是才女了。朋友笑说,未必吧,我给你打听一下去。打听回来,作者不但是男的,而且原名王保国。
我上面提到的美国室友,却起了个中国土名,叫罗桂花,让我笑翻,尤其是见其到中国进修中文的证书,写:“兹证明罗桂花同学在我校??成绩优异,予以结业。”她的英文名劳拉,正是桂花的意思,她的姓又接近罗,所以叫罗桂花。中国人都说这名字是乡下女孩子叫的,所以遇到我时,她已被老师改名叫罗兰了。可是她说,我还是喜欢罗桂花,我是爱荷华人,本来是乡下人嘛!
现在的网络文化,最满足人的转变身份瘾。网上的名字千奇百怪,而且都无从考证。变男变女,变和尚变大侠,变猫变狗,都是举手之事,一天之间,几世的轮回都轮过了。据说有位化名日本人的,遭遇的痛骂,够原子弹威力。又在哪儿,见一位男士写文章说,有天化了个女子名上网去聊天,受了极大的教育,原来男人们对女人说话,是那样的!换了一个名字,人还是原来的人,身份却大变了,于是体验了做另一种人的感觉,网上天地,自是别有洞天。()
标语
∷∷ 无盐
几年前,曾有语言学家疾呼:字太多了!他说的是街上的橱窗贴满了字,从五金店的“螺栓螺母、铁丝弯头??”到电料行的“电缆电线、灯头插口??”各行当仿佛不把自己的库存说个底掉,顾客就不了解自己是干什么的。语言学家忧虑照此发展下去,中药店会在“丸散膏丹、参茸饮片”之外,再加上“当归、川贝、防风、百部??”到目前为止,这种都市风景,虽不见淡化,却也没有更浓烈到哪儿去。。 最好的txt下载网
No。5 想象力贫血(31)
我想说的是另一类文字——标语。过去是写在纸上往墙上贴,现在的改进是贴在横幅上(一般是红布),一则横幅收放自如,因时因事改变内容方便快捷;二则可为有经济效益的广告腾出宝贵的墙壁。但凡逢年过节、大会小会、宣传模范、针砭恶习、安全月、节水周、戒烟日??凡此种种,标语横幅都可大派用场。大约各商家企业、街道居委会都常备此物。标语一般都简明扼要,主题突出。偶尔也有不太容易理解的,比如这一条:“争创百日安全责任区。”安全而以百日为限,就让愚钝如我者摸不着头脑。最令人惊悚的一条标语为下班路上所见:“破大案、抓逃犯、堵流窜!”不知那流窜的毛贼见此语是否害怕,反正先把我吓了一跳。第二天标语已不见踪影。这也是我所见过悬挂最短暂的标语。另一条标语,是在大学里所见,不是横幅,而是一块挂在树上的小牌,上书“爱国爱党爱校,防火防盗防奸”,颇为对仗,但实在让人不舒服。
居住在城市里,天天上班看字,下班看字,走在街上还是看字,处于文字的包围中,已近麻木。偶得闲暇,出门远足,希望看些青山绿水,坐在长途汽车上才发现,平原也好,山区也罢,无论乡音,不分建筑,标语乃是一道不变的风景线。所异于城市者,是颇有古风地将斗大(或若干个斗大)的字直接刷写在墙壁上。最常见的有两类,一是宣传交通安全,如“车稳把钱挣,车快送了命”;一是关于计划生育,像“一胎上环,二胎结扎,杜绝三胎”。前者人命关天,后者事关基本国策,倒是都该时常念叨。其次便是广告,“××生血剂,生血就是快”刷在土墙上,让人怎么也难以和维持生命的鲜血联系起来;“××牌熟肉制品,请君品尝”,这一条很古怪地写在小桥的桥柱上,桥下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