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谓罕见,不超过,如此,把企业比作孩子岂非自找没趣,对自己的孩子是亵渎,对企业是不负责任。
企业经营就是接力赛跑,需要不断地把接力棒交到下一代经理人手中,甚至需要交给下一个东家(新股东),在多数情形下,这对企业才最为有利。4×100米接力的成绩要好于400米的成绩,与此异曲同工。如果企业家总是自己一直跑,无疑对企业发展不利。不是谁都能跑马拉松的,据说跑马拉松对身体不利,但这还是小事情,关键是会把企业拖垮。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股东获得回报,为了让员工找到职业生涯发展的平台,让客户收获更大的价值,在此目的之下,企业的独立发展、合并收购都只是手段,都是服务于企业目标的战术。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竞争,不是为了战斗。
为什么国内成功的收购案例非常之少呢?因为收购作为现代化的商业交易手段,国有企业仍是政府管制,民营经济本应充分应用,却踌躇不前,究其根源在于国内现阶段民营公司往往由创始人同时担任管理者职能,股东角色、管理层角色的重合交叉增添了变数,而卖公司丢人,“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传统理念使得合并收购在中国的落地推行颇为缓慢。
股东角色、管理层角色的重合,早期创业时不得不如此,但随着公司的发展,股东角色、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