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淫逸的铁证。为了博爱妃一乐,满足爱妃一己口腹之欲,不惜民力。所幸杨贵妃也仅是吃荔枝的嗜好,也没有再弄出些什么出格的事来,不然真成千古罪人了。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这个事显然不是后人栽赃到她头上的,《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玄宗下诏命岭南驰驿送之长安。”《新唐书?后妃传》记载:“杨贵妃嗜食鲜荔枝,岭南节度使张九章乃置骑传送,奔走数千里差至京师。”
按人们的普遍理解,荔枝只是南国广东的特产,在广东有一个很有名的荔枝品种——妃子笑,也是想借杨贵妃爱吃荔枝的这个历史典故的光环,喻该种荔枝口味纯正,让它攀上宫廷贡品这门亲戚。
然而从岭南到长安,至少有一千公里。荔枝是极难保存的水果,有一日而味变,二日而香变,四五日外则色香味尽去之说。这时不免让人产生疑问,唐代的驿卒真能如联邦快递那样做到“使命必达”吗?
唐代建立了世界上非常先进的情报传递系统,全国各地广泛设置有驿站,凡军情要事,驿马每日跑三百里路。曾受命出塞征战的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有“一驿过一驿,骑骑如流星”句,驿马奔驰快如“流星”。
为了形容驿站对民力巨大的消耗,后人形容之为“奔腾险阻,人先马倒,死者继路。”显然,跑死马匹,累坏大活人是常有的事。
就算按最快的日行五百里计算,从岭南运输到长安,至少四天过去了,但这只是一个理论速度,一般的驿马好像跑不了那么快。当四五天之后,味香俱无的荔枝能引起杨大美人的食欲吗?这也引发人们一大疑问,杨贵妃吃的荔枝不是广东产的么,不然又来自哪呢?
如果认真翻阅中国古代典籍,一个有意思的结论便摆在我们的眼前。
李肇《唐国史补》记载:“杨妃生于西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热,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这是说,和四川的荔枝比起来,岭南荔枝虽然最鲜美,但是,路途遥远,飞骑不至长安,荔枝已经腐烂了。
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涪州是哪里呢,今天重庆涪陵。
据中国古气象资料记载,隋唐至五代期间,中国正处于气候温暖时期。在唐代,北纬31度附近(如四川的成都、忠州一带)是适合荔枝生长的。
在公元1110年和1178年前后,中国经历了两次大的冻害,并引起了中国气候的大变迁,成都地区一带的气温下降到零下4℃以下,荔枝无法抵御零度以下的严寒,成片地冻死,成都一带的荔枝林便从此绝迹。
据《乐山县志》载:到了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气候较北宋时更冷,荔枝的生长地已移至眉山以南的乐山才能生长。
所以到了宋朝时,大诗人陆游由于未亲眼见,所以他很是怀疑唐朝诗人张籍《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的真实性,宋时成都已经不产荔枝了。
北宋大文学家、四川人苏东坡认为“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意思是说杨贵妃吃的荔枝是从涪州送过去的,而不是来自千里迢迢的岭南。苏东坡的《荔枝叹》中还有“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从个人的饮食习惯来说,杨贵妃在四川长大,如果四川不产荔枝,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就算她老爸再富有,也不太可能斥巨资建立和皇帝相媲美的快递系统,以便培养杨玉环对荔枝的爱好。
最大的可能则是荔枝是家乡的土特产,当她远嫁到长安时,由于宫闱寂寥,即使被隆基皇帝宠爱着,但偶尔发一下思乡之情也是情有可原的,吃吃家乡的荔枝也是一个解愁的好办法。
从家乡涪州到长安,快马也就一两天时间,这个也不算太劳民伤财吧。再说了,就算杨美女喜欢岭南的荔枝,隆基皇帝也只能望天兴叹啊,除非唐朝就已经发明了低温保鲜技术。
更有后人考证出为杨贵妃送去鲜荔枝的快马奔跑于“西京路”,即现在位于广州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的“西京古道”。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后,实现了“大一统”,为方便中原与岭南的沟通,特下诏令当地的地方官辟一条连接中原与岭南的“驿道”。
0 063 另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把岭南的龙眼、荔枝御点为贡品,每年龙眼、荔枝上市后,当地须向朝廷进贡。如果这个考证站得住脚,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