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长恨为谁作?题起羊毫心如挫。沐风原居余杭城,世代书香蒙圣恩。自幼随父习诸经,专心为学耀门庭。幼时识书常立志,他朝金榜题名时。本是嫡出继家业,谁料亲母遭病殁。从此失去膝下欢,空遗满腹诗书文。庶母成嫡位即定,后儿自比前儿强。继母蛇蝎生歹意,宁教奇冤满巾冠。一碗毒羹服下腹,天眩地转入陷阱。同胞姐弟成怨偶,亲生父亲不相认。蒙受不白几欲死,心中一念且偷生。家尊狠心卖儿身,送入宫中为阉奴。受此大辱本欲死,奇冤深恨意难消。”
“惜薪为奴身心苦,只有一鹅长相随。未知上天肯怜惜,一日得遇见君面。君恩君情多浩瀚,朝夕伴于帝王侧。承蒙脱公勤栽培,小奴转做掌印人。三年岁月平安过,圣恩荣赐归故里。君多恩情臣深知,锦衣卫护奴才身。江南之行未太平,路遇匪人夜遭劫。重重难难皆渡过,且盼早日归京畿。谁料天有不测云,沐风身陷贼人手。多亏侠士明真相,义释奴身苟延命。沐风为报义士恩,斗胆越职放钦犯。归京之后遭人妒,沐风身陷囹圄中。严刑酷吏伤奴身,一心只盼君转意。不日君王来破狱,救出奴身心感激。沐风先天身有症,意恐难伴君终生。”
“平日风波掀巨浪,君王江南欲平贼。沐风得遇圣王爱,随行长随君身旁。不料途中歹人计,沐风身陷恶人手。君王大军如山倒,贼人胆破欲自焚。贼人欲辱奴才身,奴才欲死全臣节。未想再遇当年人,侠士二救沐风身。千辛万苦离险境,沐风日思帝王恩。义士不便送臣归,沐风独自欲归京。途中又遇恶人劫,幸得南陵王相携。沐风终得归京日,本欲从此永伴君。未料空穴自来风,义士被陷牢狱中。沐风虽无英雄魂,却是知恩图报人。为还此恩轻涉险,沐风从此入不归。”
“浪迹江湖非我愿,与君别离成追忆。此情恨断嚼舌人,与君姻缘难割舍。沐风本想了此生,未料家人皆被擒。南京守备后院中,老父被缚实难忍。沐风明知归京后,无颜再对君王恩。沐风此身唯属君,沐风此心永怀君。此身本为君王物,一死明志表心声。奴才一死万念灰,不将他人论是非。奴命轻薄无足道,君恩一去永不还。未与君王长相守,吾恨天意实难为。且书一语表心迹,自此人鬼两殊途。黄沙盖睑土覆身,身化白骨亦属君。句句真心字字泪,还君明珠还君情。沐风今书长恨歌,芳魂一缕伴君梦。”
“沐风!朕错怪你了!”
永乐帝大叫一声,只觉得天眩地转,眼前发黑。永乐帝抱着林沐风忍不住放声痛哭。
******************************************************************************
寝室之外,金英听见永乐帝的哭声想要进去,却被路顺一把拉住。
“应该是皇上看了林副总管的《长恨歌》了,林副总管交待过,那是他最后的武器,是用来对付王安的,我们现在不要进去,让皇上好好后悔吧。”
“路顺,这么说林副总管最后还在帮我?”
“是,金公公,林副总管临终前将我托附于你了,我以后会听你差遣的。”
“我明白了,林副总管如此相助,咱家一定会保护你的安全的。”
路顺和金英默默侍立在寝室之外,却各自想着心事。如果说路顺的心情万分悲痛的话,金英的内心却有些兴奋与欣喜。
世态炎凉本就如此,这一点林沐风也早已料到。
可是林沐风难道就这样死去了吗?
(五十九) 天算'VIP'
寝室中寂静的没有任何声音,不知过了多久,永乐帝终于缓过神来。
虽然林沐风的离去让他伤心不已,可是下旨赐死林沐风的正是他自己。永乐帝轻轻抬起林沐风的右腕,将那串坤珠戴在了林沐风的手腕上。
林沐风的手虽已冰凉却依然柔软,永乐帝紧紧握着林沐风的手却感觉不到脉搏的跳动。
“沐风,这串南珠是朕赐予你的,朕佩戴乾珠,你佩戴坤珠。就算你将坤珠还给朕,朕又能赐予谁呢?普天之下还有谁配得上这串坤珠呢?”
永乐帝仰天长叹一声,回头望了一眼榻上的林沐风,离开了林沐风的寝室。
金英见永乐帝出来,便又紧紧跟随着永乐帝前往御书房。
小太监路顺见永乐帝已离去,又冲进林沐风的寝室中号陶大哭起来。可是不论路顺怎么哭,林沐风却再也不会和他说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