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人是鲁二牛,乔安眼睛眨巴了几下,这个人被小辈落了面子,今日居然若无其事地出现。
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
瞧见王永贵的身影,鲁二牛佯装生气对他说,“在家没找到你,就猜到你来这里了,怎么不跟我提一嘴?”
“听说你家岳父今日庆生,寻思着你也没空,就直接带着大郎过来帮忙了。”
“他这么多女婿,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整天就想着扒拉东西给他宝贝儿子,也就我家那个傻憨憨,被卖了还去献殷勤。”
这是别人家私事,王永贵不好评价什么,只好继续忙手头的活。
一同进来的王大婶,拉着杨氏的手,“阿兰,有些事想跟你商量一下,我们借一步聊聊。”
杨氏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跟乔安交代几句,就招呼人往屋子走去。
王大婶特意过来一趟,主要是想借用驴车做几天生意。
再过五日,便是农历八月十五,这是安县一年一度的集市,届时周边几个县城的富商、小摊贩也会慕名前往。
县衙每次都会提前在东边商业街,把摊位一个个间隔开来,每个摊位按照位置、大小来收取租金,届时卖小吃的,卖器具的,卖杂货的……各式各样,让人看的眼花缭乱,能否买到合心意的有时候要靠一点运气。
集市开放期间,为了吸引更多人流,县衙特意发布公告免缴入城费,许多村民会趁机走街串巷,把攒了一段时日的农作物卖掉,这样省了进城的十文,连摊位租金也不用付。
而且城里也不是谁都是富户,比起县城店铺,村民出售的蔬果、家禽价格更加实惠,大家还是非常愿意帮衬。
说起这个,杨氏有些印象,刚嫁进门的时候,乔爹瞒着婆婆带她到县里,见识了一把集市的繁华盛景,两人从街头逛到街尾,欢声笑语不断。虽说最后被发现,挨了一顿冷嘲热讽,杨氏却心甘情愿。
可惜弟妹入门后,她与婆婆的矛盾日渐激化,光是应付各种明枪暗箭,便耗尽她的精力,再也没有机会回忆集市的美好,如今回想起来,难免有些遗憾。
听着王大婶对县集几天的安排,杨氏微笑着点头,别的不说,她做面的手艺在方圆百里是数一数二的。
若是有主人家举办六十寿宴,大多会邀请王大婶亲自上门做上一顿长寿面,在古代人均二三十岁的背景下,活到六十岁可谓是高寿。
别人想上门自荐,也不定能成事,如此可见王大婶的手艺,名不虚传。
上一次市集,王大婶突然起了卖面条的念头,家里人担心亏损不敢轻易尝试,幸亏她坚持了要去。
占了个好摊位,做的面根本不愁卖。
第一次吃到甜头之后,王大婶打算再接再厉,这回多准备一些面条,赚点本钱以后或许可以以卖吃食为计。
可惜这次开摊的家什太多,光是到县城都要费不少工夫,听到乔家有驴车,就想要借用一段时间,当然她也不是白用,若是杨氏同意,双方商量一下租金补贴。
杨氏听完来了兴致,“借驴车一点点小忙,哪里值得付租金呢,只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若是不嫌弃我笨手笨脚,我想去摊位搭把手成吗”。
“为何不成,我跟你说女人就不该总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你看看我,凭自己能力赚到钱了,腰杆子也直了,老大老三的媳妇,至今都不敢给我脸色。”
王大婶大声说完,突然走到堂屋大门,瞧见乔家几个孩子都在外头埋头苦干,又返回来细声道:“阿兰,跟你说句贴心话,家里不能里里外外都靠乔安,你自己要有本事,在家里才能说得上话,再说了,乔安总有一天会出嫁会生娃,难不成还要一直帮衬家里吗?谁能保证婆家没有意见?”
一番话,让杨氏阖眸沉思,鲁二牛刚刚对岳家轻视的话,像是紧箍咒牢牢套在她的头上。尤其是这段时间乔安的变化,让杨氏无意之中,事事依赖。
从小到大,她接受的便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说教,唯一强硬的那次,就是未经乔爹同意,自作自主跟老屋断绝了关系。
杨氏从来没有想过,要靠自己干出一番事业,王大婶的话,给她打开了一扇大门,却也让她困惑不已,她内心自嘲:我有能力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