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面色冰冷,一言不发,实际上他内心已经沸腾了,呼吸都变得急促,眼球充血,红得很吓人。
主父偃随身抓出一把钱,扔向人群;抓出一把钱,扔向人群…
当年你们看不起我,打压我,我大半生被迫颠沛流离,我活下来了!今天我回来了,你们都像狗一样趴在地上拜我。地上的钱,都是送给你们的!捡啊!捡啊!
“今天开始,我和诸位绝交,从此以后,再也不要进我主父偃的家门!”
主父偃狂笑而去。
门客们看不下去了。有个人就劝他,说先生你太横暴了。
主父偃猛然回首,“我一辈子颠沛流离,连一个安身之处都没有,爹娘不要我,兄弟不要我,同僚也不要我,我苦了太久了!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我老了,日暮途远,就要倒行逆施!”
类似的话,当年伍子胥说过。为报父兄之仇,伍子胥引吴兵入楚,那是他的祖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伍子胥最后死于吴王夫差之手。
人生在世,要爽一次。生不在帝王家,死即帝王陪,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然后主父偃就去管刘次昌了。主父偃行事很有酷吏风范,他将齐国后宫的宦官宫女全部审了一遍,凡是和刘次昌乱伦丑闻有关联的,全部杀掉以正风气,并且把审理经过形成卷宗,报给刘次昌。
事实上,刘次昌得知主父偃来的时候,三魂七魄已经丢了一半,他知道燕王刘定国就死在他手上。刘次昌以为主父偃来齐国是逼他来了。主父偃本来就是来者不善,尽管这不是刘彻让他来齐国的初衷。
主父偃把卷宗报上去,刘次昌连拿起来看的力气也没了。
燕王是皇帝下令杀的…燕王死了…燕王是被逼死了…是不是轮到我了…我做了和燕王一样的事…
刘次昌还是个孩子。当年刘彻的大哥刘荣也是个孩子,被吓得自杀了。
刘次昌服毒自尽了。
举国震惊,都在盛传一个说法:主父偃又逼死一个王。
刘彻闻讯震怒交加。
刘彻的同父兄弟,赵王刘彭祖非常担心,下一个就轮到他,因为主父偃也在赵国呆过,没受过他任何关照,最后也是被逼走的。
于是刘彭祖抢在主父偃回长安复命之前,上书刘彻,说主父偃任职期间大肆收受贿赂,法律所不能容,还提到诸侯和皇帝都是血脉相连,不能让他这么一路逼下去,孰轻孰重,要掂量一下啊。
这正是刘彻所担心的。两个王都死了,这不是推恩,这是真的在要人命,万一诸侯都自以为没了退路,很可能就走上绝路,到那时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七国之乱会不会重现?要打匈奴,无论如何国内不能乱,乱不起。
主父偃留不得了。他这把刀太快了,一举手便是鲜血四溅。甚至刘彻连留主父偃一条活路的选择也没了,谁让主父偃做得这么绝。
必须要杀,杀之以谢诸侯,谢诸侯以安天下。
可惜了主父偃一代奇才,刘彻是真的很欣赏他。甚至欣赏他的狂,刘彻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一点影子。
刘彻把赵王的举报书交给廷尉署,主父偃被逮捕了,押解到长安。一路之上主父偃什么也没说,他知道他有这么一天。
判决下来了,主父偃大肆收受贿赂,离间皇氏宗亲,灭族。
刘彻招来三公九卿开会,讨论主父偃的问题。没人发言。主父偃太狂了,喜欢他的人不多。公孙弘说了一句话,基本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也是刘彻不太想说出口的,史书原文,公孙弘说: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
主父偃全家被杀了。
主父偃死后,门客一哄而散。只有一个门客,叫孔车,给主父偃收尸并葬了。
刘次昌没有后代,齐国领土并入中央政府。齐国灭。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我不知道各位读出了什么,我只读出了严重的自我毁灭倾向。司马迁说,主父偃死得很可悲;班固很干脆送了主父偃两个字:活该。
未央宫上,刘彻对着夕阳沉思,忽然喃喃说了一句话:那个孔车,是个厚道人。
刘彻第14年,即修建朔方城的当年,匈奴发生了一场内乱,仿佛是为了配合帝国的进攻姿态。
冒顿之孙,军臣单于病死,由太子于单接任。
本来一次普通的权力更迭,由于伊稚斜的参与变成了一场流血政变。伊稚斜是于单之叔,军臣单于之弟,匈奴第一号好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