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帝国“崛兴”元年四月初三日,平北将军霍清明率领五万大军为前锋,抵达淮州北路军大营,朝廷钦封的淮北大营总领陆明义亲自带人迎接,将霍清明迎进帅帐之内,双方互相见礼已毕,分坐于大帐两侧,霍清明才仔细打量这位淮北大营的总领官。
陆明义三十五六岁的年纪,一张白皙的脸颊,两道蚕眉,一双丹凤眼,高挺的鼻梁,嘴唇微薄,三绺长髯飘洒胸前,头戴软玉镶金盔,身穿明光甲,腰系玉带,足蹬战靴,真可谓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陆明义乃是朝廷宿将,久经沙场,武艺高强,为人正直,果敢而有担当,行伍出身,历经大小数十战,一路升迁至淮北大营的总领官,深受淮北大营官兵爱戴,历王萧威掌政期间,想要换掉陆明义派遣萧氏一族成员掌握淮北的兵权,结果差点闹出哗变,后来便不了了之。
陆明义深通兵法,坐镇淮北大营以来数次击退冀北的进犯,统率淮北大营的五万大军,算是权重一方的重要将领,若不是这次冀北起兵三十万,其势甚重,陆明义也不会风急火燎的向朝廷求援。
霍清明当初统兵与冀北交战之时,也曾与其有一面之缘,也深知其为人的名声,这次相见,还颇有些敬佩之意,于是语气之中也带着些许客气。二人相见互相寒暄几句,霍清明便直入主题,开口问道:“陆总领,冀北起兵三十万入寇可否属实?”
陆明义之前与霍清明虽有一面之缘,但那时双方各有重任在身,况且霍清明那时仅仅是一个千户的身份,对其印象不深,后来霍清明几番大战,杀得冀北军丢盔卸甲,纵然被人陷害,身陷险地之时,也能以寡击众,阵斩敌方主将而还,让陆明义深为敬佩。
可惜后来霍清明被调离淮北战场,就再也无缘相见,只听说其被老皇帝选中出任羽林军统领,算是攀上了高枝,再后来剪除历王之战中也是大显神威,因功晋封为禁军总领,掌京畿戍卫之权。没想到这次女皇陛下竟派了这位有天明帝国第一武将之称的霍清明出任先锋,率先抵达来支援自己,陆明义此刻也算是大喜过望。
他见霍清明发问,点头答道:“正是,冀北以往发兵入寇多则十万,少则数万,均是由权重一方的统兵大将率领,我军力所能及之下,我除了定期向朝廷汇报战况,却是没有请求支援过。
而这次却一反常态,大有不同,冀北此番乃是赵氏一族的重要人物,雍侯赵猛之族弟,汾阳侯赵林领兵,水路共计三十余万,已至堑江北岸驻军,不日即将渡江来犯,我若不是安插有细作在彼军之内,也无法提前奏请朝廷发兵来援。
此番听闻女皇陛下亲统大军前来,又命将军为前部先锋,不知共有多少兵马?若是少了,恐难御敌。”
霍清明听闻冀北果然起兵三十余万来攻,不仅毫无惧色,反而面上带出一丝喜色,他搓了搓手说道:“女皇陛下中军五万,征东将军左英升、征南将军杜明分为左右,合计五万,加之我前锋五万大军,共计十五万大军,如果算上陆总领你的五万大军,总计二十万人。”
陆明义听闻霍清明的话语,心中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朝廷大军数量不少,二十万之众总好过自己五万人独立支撑,忧的是总兵力上依然与冀北有十万的差距,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十万大军的人数优势极难抵消,可是想到最近这些年朝廷确是国力衰弱了些,目前能拿出这些兵力,已经是不容易。
故而他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点点头,口中说道:“二十万人,虽然仍居劣势,但好在我们是守势,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敌人应该会知难而退。”
“守势?不不不,女皇陛下可不这么想。陛下的意思,要趁这次的机会一举夺下对方的江北之地,为之后进兵北方作为根基。”霍清明看着一脸无奈的陆明义,略带笑意的朗声说道。
“什么!?夺取江北之地?”陆明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不是说出这句话的是天明帝国的第一武将霍清明,陆明义都想上去给对方两个耳刮子!
朝廷的国力总体上确是优于冀北,但是朝廷由于沿江一带的防御线过长,不得不将有限的兵力投入到漫长的战线上,以至于兵力过于分散,很难集中起优势的力量来实现战略上的进攻态势,反而冀北一直保持着进攻的态势,虽说很多都是小打小闹,但是胡人的习性让他们保持很强的攻击性。
今天从这里进攻,明天从那里进攻,导致朝廷疲于应付,而且朝廷的军队都是步兵为主,沿江水战,就算有骑兵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而攻过江北则截然不同,冀北是胡人后裔建立的国家,百年来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