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待问人。
您对于“事理”、“性相”、“空有”、“因果”等概念混乱不清。只能学习愚夫愚妇那样老老实实念佛,恭恭敬敬,诚诚恳恳。久而久之,宿业消退,智慧明朗,障惑除净,福德丰足。以前的种种疑心就会彻底脱落。那么佛是有还是无,自己是有还是无,包括入道的门径,西方极乐世界的确实证据等,就不需要再去问别人了。
若不专心致志念佛,而于别人口里讨分晓,亦与看金刚经,而不知实相。看净土文,西归直指,而不生信心。以业障于心,不能领会。如盲睹日,日固在天,睹固在眼,其不见光相,与未睹时无异也。倘复其明,则一睹即见光相矣。
如果不能专心致志地念佛,而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就如同看《金刚经》但不知道实相;看《净土文》、《西归直指》而不生出信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业障,不能领会。就好像盲人看太阳,太阳固然在天上,也用眼睛去看了,但就是看不见阳光,看和没看没有区别。假如这个人复明了,那么一看就看见阳光了。
念佛一法,乃复明之最切要法。欲见实相之相,当竭诚于此法,必有大快所怀之时矣。真我欲亲见,非大彻大悟不可。欲证,非断惑证真不可。
念佛这个办法就是"盲眼复明"最切要的法子。如果想见到实相,就应当竭诚地使用这个办法,那么一定能让您觉得疑云消尽,真正畅快的时候。如果想亲自见到“真我”,非大彻大悟不可;想亲身证到“真我”,非断惑证真不可;
欲圆证,非三惑净尽,二死永亡不可。若论所在,则阁下之长劫轮回,及现今之违理致诘,皆承真我之力而为之。以背觉合尘,故不得真实受用。譬如演若之头,衣里之珠,初未尝失,妄生怖畏,妄受穷困耳。
想圆满地证到“真我”,非到见、思、无明这三种惑妄全都除尽,分段、变异这二种生死永远消亡的地步不可。如果要说"真我"在哪里,阁下您之所以长劫以来处在轮回之中,以及您上述不合道理的质疑,其实都是依靠着“真我”的不可思议力量。只因你违背正觉之路,而契合六尘之境,所以得不到"真我"的实际受用。就好像演若达多的脑袋、衣服里的宝珠一样,自始至终并没有丢失,却冤枉地恐惧怖畏,冤枉地蒙受穷困。
念佛人临终蒙佛接引,乃生佛感应道交。虽不离想心,亦不得谓独是想心所现,绝无佛圣迎接之事。心造地狱,临终则地狱相现。心造佛国,临终则佛国相现。谓相随心现则可,谓唯心无境则不可。唯心无境,须是圆证唯心之大觉世尊说之,则无过。
念佛人临终蒙佛接引,这是众生与佛感应道交。虽然不离开想心,但却不能说这只是想心所显现的,不能说绝对没有佛菩萨圣者来接引。心中造作地狱,临终时,地狱相就显现;心中造作佛国,临终时,佛国相就显现。说境相随心显现可以;然而说只有心没有境却不可以。唯心无境这样的话,必须是圆证唯心的大觉世尊才可以说,才没有过失。
阁下若说,则堕断灭知见,是破坏如来修证法门之邪说也。可不慎诸。一一具说,太费笔墨。知一反三,当无遗义矣。
阁下您如果这么说,就堕入了断灭知见,就成了破坏如来修证法门的邪说!能不谨慎吗?如果逐一进行阐述,就太费笔墨了。知一而反三,应当就没有遗漏了。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适奉手书,知贵地尚有儒佛心法,一肩担荷者,欣慰无似。至于誉不慧处,颇涉世谛俗套。夸鱼目逾宝珠,谓寸木高岑楼,令人惭惶无地耳。
刚才接到你的信,知道你家那边还有将儒家、佛教的心法,一肩承担的人,欣慰无比。至于你信中称赞我的地方,就流于俗套了。如同夸赞鱼的眼睛超过了宝珠,形容一寸短木比楼房还高,真是令人惭愧惶恐,无地自容了。
光一介庸僧,无法自给。常时行乞于大富长者之门,见其所弃之残羹馊饭,取而自资。有不嫌酸臭者,亦复以此用施。
我是一个平庸的僧人, (在佛法的修学方面) 没有办法自给自足。常时间在大富长者的门前乞讨,见到他们所遗弃的残羹馊饭,就取来自我资养。有不嫌酸臭的人,也用这讨来的饭菜布施给他们。 (按,本段是印祖以比喻的方式自谦)
而徐蔚如谓其有益饥人,遂屡为流布。虽意有可取,而文不足观。不意竟渎阁下青眼,感愧何极。
而徐蔚如居士认为这些残羹馊饭 (谦指《文钞》) 有益于饥饿的人,于是多次加以排印流布。虽然文意有可取之处,然而文笔不足观看。没想到竟然蒙阁下您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