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而过,对她们的这些小恶作剧不再计较。
有一天,陶望三正在抄书,还没抄完就有事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小谢竟然趴在桌头,拿着笔在替他抄书。看到陶望三回来了,小谢扔下笔,调皮地斜着眼冲他笑。陶望三好奇地走近去看,发现小谢写的字虽然不太好,歪歪扭扭不成样子,但是行列还算稀疏整齐,看得出她已经很努力了。陶望三不禁称赞说:“你真是个高雅的女子!如果你喜欢写字,我愿意教你。” 说着,他一把将小谢抱在怀里,握着她的手腕,耐心地教她写字。
就在这时,秋容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这一幕,她的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神情中充满了嫉妒和不满。小谢见状,连忙笑着解释说:“小时候我曾跟父亲学过写字,只是很久不写了,现在重新拿起笔,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秋容听了,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脸色依然不太好看。陶望三心里明白秋容的心思,为了安抚她,假装没有察觉到她的情绪变化。他转身抱着秋容,递给她一支笔,温柔地说:“来,秋容,你也写几个字给我看看。” 秋容有些不情愿地接过笔,写了几个字就起身了。陶望三看了之后,连忙夸赞道:“秋娘笔力真好!” 听到陶望三的夸奖,秋容的脸色这才由阴转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陶望三见此情景,灵机一动,折了两张纸做样子,让秋容和小谢一起临摹。而他自己则另外点了一盏灯,坐在一旁专心地读书。他心里暗自高兴,这样一来,她们两个各自有事做,就不会互相侵扰了。
过了一会儿,两个女子都临摹完了。她们并肩站在桌前,满怀期待地等着陶望三来评价。秋容向来不怎么读书,写的字自然是乱七八糟,难以辨认。陶望三评价完之后,秋容自己也觉得不如小谢,脸上不禁露出了惭愧的神色。陶望三见她如此失落,赶忙安慰夸奖她。在他的耐心安抚下,秋容的脸色才渐渐缓和过来,重新恢复了笑容。
从那以后,秋容和小谢都把陶望三当作老师,对他尊敬有加。她们坐着的时候会为陶望三抓背,躺着的时候会为他按摩大腿,不仅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随意侮辱他,反而争着讨好他。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在陶望三的悉心教导下,小谢的字居然写得端正漂亮,让人眼前一亮。陶望三偶然看到小谢的字,忍不住称赞了几句。秋容听到陶望三对小谢的夸奖,心里非常惭愧。她伤心地哭了起来,脸上的脂粉被泪水冲得一道道的,泪痕像线一样。陶望三百般安慰,说了好多贴心的话,才终于让秋容止住了泪水,破涕为笑。
于是,陶望三开始教她们读书。令人惊喜的是,秋容和小谢都聪明异常,对于陶望三的教导,往往一点就通。陶望三只需要指点一遍,她们就能够牢记在心,不再问第二遍。她们和陶望三一起读书,常常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就读到了深夜。
在这个过程中,小谢又带着她的弟弟三郎来拜在陶望三门下。三郎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容貌秀美,气质出众。他来的时候,还特意带了一个金如意钩子作为见面礼。陶望三让三郎和秋容一起读同一本书,于是,宅子里常常回荡着他们的读书声,仿佛一个小小的鬼学堂。
姜部郎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十分有趣,也为陶望三的善良和热心所感动。他按时给他们送来柴米,以支持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就这样过了几个月,秋容和三郎在陶望三的教导下,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能够读懂诗词文章,还能够自己作诗,时常互相唱和,充满了乐趣。
然而,小谢却暗中嘱咐陶望三不要教秋容,陶望三答应了;秋容也暗中嘱咐陶望三不要教小谢,陶望三同样答应了。
有一天,陶望三要去参加考试。秋容和小谢都显得忧心忡忡,泪汪汪地和他告别。三郎更是忧心忡忡地说:“这次出行恐怕不太吉利,你可以借口生病免掉;不然,恐怕会遭遇不幸。” 陶望三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认为称病逃避考试是一种耻辱,会让人看不起,所以还是决定勇敢地面对,坚持去参加考试。
在此之前,陶望三因为性格耿直,喜欢用诗词讥讽时事,不小心得罪了城里的一些权贵。这些权贵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他们天天想着如何中伤陶望三,以解心头之恨。为了达到目的,他们暗中贿赂学使,诬陷陶望三行为不检点。学使在收了贿赂之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陶望三关进了监狱。
陶望三在监狱里受尽了折磨,他带来的钱财很快就用光了,只能向其他囚犯讨饭吃,生活极其悲惨。他感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就在他感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