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由沈璞主持,故世人视其为沈璞幼女,萧顺之与陈喆遂为连襟。
三
萧顺之家族兰陵萧氏,本籍兰陵郡,本属治所在彭城(今江苏徐州)的徐州,两汉时为兰陵县,属东海郡(东汉治郯县,即今山东郯城)。汉宣帝时,东海兰陵人萧望之长倩(倩读庆,音义皆同请:辛弃疾词云,“倩何人,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萧望之长倩,是姓名字的格式,即姓萧名望之,字长倩,读者不可不知也)为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知名海内,与霍光、邴吉、赵充国、苏武等,同为宣帝命画影图形表彰之石渠阁十九功臣(作者按:此为中国史上首次皇帝命画影图形表彰功臣,东汉之云台二十八将,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皆学此)。
,!
宣帝子元帝即位未久,萧望之廷争某事,犯颜直谏。事后宦官石显进谗,以为萧太傅廷争不顾皇上颜面,当召至廷尉问话。元帝不知即入廷尉狱受审,听从了。后命请太傅进宫,却得知在廷尉狱中,元帝大惊,立命放出。
石显却道,“陛下甫即位,便收捕师傅!今虽放出,天下将作何语?不如以太傅刚正无臣礼,昔日陛下在东宫时,太傅每疾言厉色,因此下狱囚之,使其知过。”元帝以为然,便不急于释放其师,后数日,终不忍而放出,然以石显之言,恐天下非议自身暗昧,无故将师傅下狱,且无君主之威,不能使大臣折服,于狱中上书谢罪,遂命萧望之闭门思过。
不日,石显又进谗言,道萧太傅闭门思过,却无谢罪表章,可谓腹诽。于是元帝忿然,下诏切责,命萧望之向传诏使者谢罪。望之本刚正不阿,知是奸人进谗所致,虽痛心自身所教出之昔日太子、当今天子,竟如此昏暗不明事理,但终出儒者自尊,不肯向传诏低头谢罪,看罢诏书,声言入内换朝服以出而谢罪,便入后堂内室而去。传诏久候望之不出,便相催。其妻命人入内看,却见萧已饮鸩而亡。
元帝懊悔不已,命望之长子萧育嗣爵。育后官至朔方、冀州刺史,最终亦以得罪,流放朔方而死。然此一家族,因其父子皆忠诚耿介,大得天下赞誉,兰陵萧氏因此声誉日隆,家族大盛,后汉时已为徐州名门望族。至魏晋间,兰陵萧氏虽不及徐州第一望族琅琊王氏与州治所在彭城之刘氏,总也在二流士族门第行列。
四
晋室永嘉南渡之后,兰陵萧氏大部族人,亦于晋愍帝为匈奴刘曜所俘之年——建兴二年,渡江至晋陵郡武进县。时萧顺之高祖父萧整公齐,尚在襁褓之中,幸有族亲叔伯,家族扶老携幼,偕同兰陵郡乡党,为避中原因洛阳、长安二都相继沦亡,晋怀、愍二帝相继被并州匈奴俘虏,因此而起之兵戈纷纭、胡骑横行,不得已南下渡淮,欲至江东避难。时徐州已由东晋朝廷侨置于江东,治所在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城,后来此侨置之徐州,与淮河以北治所在彭城的徐州兼置,治所在京口的,遂称南徐州。
萧氏族人与兰陵郡流民一路南下,抵达江北兖州侨置之地广陵——自然,后来这个治所在广陵的兖州,因为南北二兖州兼置,亦称南兖州——得到驻扎于广陵,接受江东晋廷晋元帝授职的徐兖二州刺史郗鉴接纳,后经东晋朝廷恩准,渡江落脚于晋陵郡武进县。
晋陵郡本为三国孙吴毗陵典农都尉辖地,乃不设郡县之屯田开垦区,境内丘陵连绵,榛莽遍布,土地贫瘠。秦始皇南游时,曾命赭衣刑徒于此,开凿沟通浙江与长江的运河,故得名丹徒。江东历来有“生东吴,死丹徒”之说,以东吴即吴郡地理条件优越,而丹徒地瘠、土紧密如蜡故也。
晋元帝司马睿,本是西晋琅琊王,依附于在洛阳朝中执政之东海王司马越。荡阴之败后,司马越逃归封地东海,司马睿与其琅琊乡党好友王导,双双陷在邺城之中,直到成都王司马颖为平北将军王浚及并州刺史司马腾所败,挟惠帝逃离邺城,司马腾入城为冀州刺史;却又因司马腾不许贵人出城,司马睿贵为琅琊王,自然仍羁留在邺!幸王导有智计,进言与之扮作商贾主仆,方双双过关,逃归洛阳。司马越此前——于王浚、司马腾会攻邺城之前,已回朝执政,幽并二州即平北将军王浚与并州刺史司马腾,会攻丞相、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于邺城之事,便是司马越所谋划,居中指挥。司马睿偕王导回到洛阳,自然拜见司马越。时司马越甫得徐州,乃欲以司马睿出镇下邳,为督徐州诸军事。
时八王纷争,中原大乱,王导闻朝廷将授琅琊王督徐州诸军事,使出镇下邳,便向司马睿进言,道洛都与中原皆不可安居,惟东南宁静,可求为安东将军,兼督徐扬二州诸军事,出镇广陵,以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