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参加院试的童生总人数其实与上次参加府试的人数差不了多少,大概有五百多人。
其中只有一百多人是前几个月刚通过府考新中的童生,而其余四百多人都是历届的童生。
这些历届童生里有不少是考了十次以上也没中秀才的老童生,有些甚至考了三十多年也没中,真是从少年考到了白头,令人唏嘘不已。
在试院门前广场上等了一会儿,里面敲锣集合保人了。苏惟钧笑着说道:“祝贤弟马到成功!”说着便去了里面集合。
赵鸿义又等了一会,只听一声号炮响,东西辕门轰然打开,开始进场了。
点名流程与府试一样,也是分县点名。赵鸿义走到了上海县的灯笼下面等着,这里聚集着上海县的童生。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没有徐耀杰那个死对头在场,赵鸿义的心情显得非常轻松愉快。
很快便点完府城的童生,轮到上海县了。点到赵鸿义时,他走上去磕了个头,呈上考引。
唱名完毕接卷子的时候,赵鸿义特意用眼睛的余光观察了一下公案附近。
只见本次院试的主考官,提学御史张大人年纪大约三十多岁,看起来颇为年轻。提学御史是从南京都察院派出的,在南直隶地区专司提调学校的御史。
南直隶共有两名提学御史,分别管理上、下江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安徽和江苏)的学校事务,品级和巡按御史一样是正七品。
不过可不要小看这个七品,虽然和县令的品级一样,但御史是清流官,属于京官,升迁最快,县令这种浊流官根本没法与之相比。
而且在别的普通省份,提调学校官都挂着按察司副使的衔,是正四品官员,跟知府一个级别。也就是说,七品提学御史的职权跟四品提学官是一样的。
而且提学官有一个非常实惠的好处,按照惯例只要是经过他手录取的考生,都算是他的学生,这在十分重视师生关系的封建社会里是非常有用的,在官场中更是非常重要的人脉关系。
与张大人一同坐在公案旁的还有一位方正古板的官员,正是上次府试的主考官袁知府,他在此次院试中担任提调官和监临官。
此外还有一些低品级官员也站在二人身后,那些多半是提学御史从外地请来的府、州、县学教官,这些人是用来担任阅卷官、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之类的职务的。
为什么不用本地的儒学教官呢?自然是因为本地的教官容易与本地乡绅勾结作弊,回避本地官员也是为了避免发生舞弊行为。
领到了试卷,赵鸿义又来到了搜检厅接受搜检。
这次搜检比府试的时候更严格了,不但要脱衣服鞋袜,还要把发髻拆散了检查。
考篮里携带的各种物品也要被仔细检查一遍,砚台太厚的不能带进场,毛笔也要仔细查看内部是否有夹带,就连携带的干粮也要掰开来看。如果被搜检出夹带作弊等行为,不用说肯定要被打一顿板子赶出考场的了。
因为院试是科举考试小三关中的最后一关,通过了这一关就能够取得秀才功名,摆脱平民老百姓的身份,跨入士子阶层,成为国家储备人才库中的一员。
事关功名大事,不论是考官还是搜检人员都十分慎重,尽量避免落人口实,所以院试的所有措施都比较严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好在赵鸿义并不是需要作弊的人,很快他便通过了搜检。收拾完考篮里的一堆东西之后,赵鸿义拎着考篮进了试院,在魁星阁前,他又照例拜了拜魁星。
接着赵鸿义就提着灯笼去寻找号舍了,这次院试他的号舍是列字第十九号。到了列字号的巷口,里面已经有人入座了,赵鸿义也不像上次来的时候那么不习惯这种阴森的环境,也直接走了进去。
走到里面以后,赵鸿义才发现这次自己中了“大奖”——他的号舍旁边就是厕号。
顾名思义,厕号就是用来充当厕所的号房,一般是每个巷子的最后一间。因为在考试的时候,人员是不得出考场的,想上厕所的人就会被带到这间厕号来出恭。可想而知,这间厕号里必然是屎尿横流,臭气熏天的环境。
而在这间厕号旁边的号舍必然也是臭气熏天,味道极其感人的,所以这种号舍就叫做臭号。
今天好巧不巧,竟然被分配到了这间人人避之不及的臭号,这是什么神仙运气啊?
可这是分配的号舍,不能不去,否则院试也别想考了。
一直在巷口处等到天快亮了,其他考生都已经到齐,巷口处只剩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