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喝了几杯茶,又闲聊了几句之后,想着赈灾这件事情应该尽早回去办了,于是对着陈羽说道:
“陈兄弟,今天我来找你主要目的就是带我家大孙拜你为师,我家大孙刚开始还有些扭捏,现在看来陈兄弟的才学已经将我大孙彻底折服。”
“这小子来一趟路也熟悉了,等以后就让大孙每隔一段时间来你这里上上课,到时候就有劳你费心了。”
“我先说好,我是认可陈兄弟你的教学能力,倘若我大孙有什么不对或者顽皮的地方,你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狠狠鞭策就行。”
“陈兄弟,你看怎么样?”
朱瞻基身为皇长孙要学的东西还有许多,十岁左右的年纪,课程都被安排的满满的,当然不可能每天都来小酒馆补课。
陈羽点了点头看了看朱瞻基,打趣道:
“老朱你放心,又不是我孙子,我鞭策起来不心疼,但是我向你保证一段时间之后,让你家孙子大变样。”
鞭策起来不心疼?
朱棣有些懵,他想起陈羽先前说的打屁股。
尼玛!
自己小时候在军营中没少挨徐达的板子。
如果陈羽的惩罚方式也是这样……
那就打吧。
陈羽看上去跳脱,可是做起事来还是很有分寸,出不了事。
他转头看向朱瞻基,发现这小子眼中依旧保持着对陈羽的崇拜……
朱棣满意的点了点头,如果被狠狠鞭策可以学到真东西,屁股被打肿又怎样?
等到朱瞻基长大之后,一定会记得老师与爷爷的良苦用心。
商讨完朱瞻基接下来在陈羽这里的课程之后,朱棣站起身来,对着陈羽拱了拱手说道:
“这一次还要多亏了陈兄弟啊,要不然赈灾的事情我可就要办砸了,如今知道了更好的赈灾策略,我还要赶回去将这些告知我家老大。”
“本来想着中午带着大孙尝尝他老师的手艺,看来只能等下次了。”
朱棣说完从怀中掏出一个钱袋子,放在了桌子上,看着分量明前比之前的都要大几倍,少说也有一百两左右。
“陈兄弟,这是我家大孙的拜师礼,希望你不要嫌弃。”
陈羽站起身来相送,瞥了一眼桌子上钱袋子的饱满度,随后埋怨的说道:
“老朱我说你也真是的,凭借咱俩的关系,我收你大孙为徒那不就是顺带的事情,你还特意破费。”
“但你既然拿出来了,怎么说也是一片心意。为了让你的心意不白费,我只能勉为其难收下了,省得不收你担心我不好好教导小朱。”
朱棣听陈羽这样说,心中确实踏实了不少。
顿时感觉这钱花的值。
陈羽想了想之后说道:
“既然第一堂课我教导小朱的‘实用主义’他有所领悟,我就给他留一道课后作业。”
朱瞻基一怔,赶紧恭敬的说道:
“老师,请讲。”
陈羽淡淡的开口道:
“假设有一片肥沃的草场,但是此地经常发生地震导致房屋坍塌将人砸死,并且周围还有狼群导致羊被咬死。”
“倘若永乐帝派遣一百名大明士卒前去看管一万头羊,让其在草场上放牧一年。”
“因外力因素导致第一个月损失一个人与五百头羊,第二个月同样如此损失了一个人与五百头羊,敢问半年之后,这片草地上的人与羊的数量各剩多少?”
朱瞻基听后眨了眨眼睛,这个问题字面意思理解起来很简单,他一听就明白了。
而且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可是沉思片刻过后,他心中再次出现了另一个不同的答案。
而且两个答案好像都可以解释的通。
毕竟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大明士卒可以开始采取行动猎杀狼,那么羊损失的数量就不确定了;地震的时候,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躲避。
朱瞻基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想法,难道这道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不对,老师说有那就一定有。
一定是自己想的不够深入。
自己下去之后一定要好好思考,争取下次来的时候要让老师刮目相看。
朱瞻基郑重的躬着身子道:
“这道课后题弟子记住了,回去之后一定认真思考。”
陈羽欣慰的点了点头,又嘱咐了老朱扩展精盐生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