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眼下仅仅能够勉强观辨自身之气相,陈仲的手段,他是想都别想。
思虑片刻,唯有精纯、势大,最为适合苏元明。
只是力量的发挥,寻常情况下极难拧于一点,多在运动之中便分散了。
故此单单“精纯”这一点,便达不到。
而法术非比寻常,不够精纯,哪里能破?
陈仲当下便为炼制的宝物,定下第二项目标——总和力量,化变精纯。
要做到一防一攻这两点,便已十分不易,自是不能再追求更多。
陈仲于定静中细细观辨镔铁棍与长刀气相,待到将二者气相几乎完全纳入心间,哪怕二者不在,也能以其它气息加以抟炼后极近二者的程度,这才开始动作。
首先便是将二者气息打乱、掺合。
此事说来容易,但一个不妥,两物的气息便会各自破散,届时就是两件武器都成了废铁一堆。
但陈仲早已察觉了气息抟炼过程中的变化,细致观察之后,在迅速打破稳定的抟炼成果的短时间内,尚能推动二者诸气继续变化片刻,就在这片刻间,二者气息并合为一。
这不是结束。
虽然两者诸气强行合在一起,但诸气抟炼的过程中,本就来处不同,特性不同的诸气,不断互相碰撞,似乎随时会崩散开去。
陈仲以自身之气为引导调和,勉力使之始终保持在微妙的平衡状态之中。
诸气还在撞,还在时不时崩去丝缕,但总体气相维持未乱。
就这样维持着,不知过去多久。
冲突的诸气似是适应了新的抟炼过程,终于不再需要陈仲的外力维持,也能自身如常抟炼。
陈仲心中生出一些明悟。
天地万物禀气而生,那么诸气是冲突也好,是沉凝也罢,实则只要给诸气足够的时间,它们自己便会找到适合于它们的状态。
这种化变,人为可以干预,但人的干预,实则只是稍稍加快诸气在原有发展过程中的进度而已。
所以,诸气化变之间确实有大道至理——关于化变的本质与规律。
修士或许难以简单探知其中究竟,但完全可以在修为境界不足之时,对此加以利用。
就像先民于洪荒中不知“火”之究竟,但不妨碍先民可以在雷击引发的火焰旁取暖、烘烤食物。
同时,更不妨碍先民渐渐知晓如何引火,如何保存火种,如何告诉晚辈不被火焰灼伤。
利用方法,也是可以不断改进的。
这,就是攀道而行。
以感应、元真这等低微境界,不足以探知至理,但却可以在不断地修行中,慢慢积累对大道至理的认识与体悟。
要放弃的是贪多贪全的妄心。
而不是放弃对大道至理本身的求索。
思虑至此,陈仲忽觉他已在不知不觉中再入“深静”。
正是曾因谢鲲夙真香之助,偶然抵达的那种“深静”。
一尊极为虚幻,仅有丝缕气息宛然可辨的骷髅陈仲,正自定坐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