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卖。她在家里做布鞋,拔草养鸡,得了鸡蛋就拿去集市上卖。男人也去外面做点别的活计,两人一分一毛的攒着钱。
等凑够本金,他们就去市场上换回一头小猪仔。赵常跃把家里各种偏僻的地都种上红薯,那个产量高、好养猪。
她每日在野地里拔草喂猪,就盼着小猪长大,卖了钱继续买更多的小猪仔。女儿也很懂事,三岁就跟着她一起去地里扯猪草。
九年里,村里人陆续住上红砖房,而他们家依然住在曾祖修建的木屋里。值得期待的是,他们已经有了六头小猪仔。
向莲华每天精心伺候小猪仔,心里计算着:一次养六头猪,一年养大三批,再有三年,应该就能凑够修红砖房的钱吧?
可命运却如此残酷!刚等到小猪长成大猪、也卖了钱,还没来得及去买回新小猪,这笔钱却在一夜之间被偷的精光!
在那个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62元的年代,1200元可是一笔巨款。起一栋两层楼红砖房都不用一万块。
向莲华像泄了气的皮球,扶着身边的椅子,失魂落魄地坐下来,眼神空洞而呆滞,像被剜走了一块心头肉:攒了这么些年,每天精心伺候着猪,全都白干了。
她的内心被无尽的懊悔填满:要是昨晚自己守在家里,那笔钱是不是就能安然无恙?......无数个“如果”在脑海中反复盘旋。
突然间,她又禁不住恨起自己的娘家人:要是他们能多点担当,照顾好生病的祖母,她又何必心急如焚,连夜赶回娘家?